第366章 聲名(第1/3頁)
章節報錯
東海大學從來不缺少傳奇的故事,這個學科競賽大神拿到了某某國際比賽的大獎,哪個大佬拿到了某個資本的千萬融資,又或者曾經畢業的某位學長給作為校友捐了幾千萬……
但是傳奇的故事打碎揉散了,發生的頻率也沒有那麼高,一段時間內作為傳奇供學校的凡人們傳頌,厲害一點的則保質期更久一點,連續好幾屆都有人作為談資,“你們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某某學長多厲害……”相比之下,那些故事的真實性還是有待考究的,學生們一面傳頌著,一面心裡也會好奇,真的有那樣的事情嗎?
相比之下,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更新鮮一點的事情,聊天八卦的時候更有趣一點。
經管學院學生會的成員們這幾天都在期盼著週五那天不要有任何天氣上的意外……如果下起了雨,前面的所有準備都白費了,那將是一件讓人特別痛苦的事情,但是怕什麼來什麼,那天將贊助的事情敲定以後,又下起了雨,從週二開始,一直沒有停,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越來越低,雨不算大,而這樣的天氣反而難熬,綿延不絕,不知道它到底什麼時候能停下來。
學生節是在露天的廣場上舉行的,下雨的影響自然很大,但此時確實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期盼了,天氣預報顯示著週五區域性有雨,但大家都知道,天氣預報裡的區域性嘛……未必會局時區域性到東海大學裡面。
所以還是有些僥倖心理的。
已經佈置好的舞臺在淋雨,除了會長趙平每日來看一下,其他人的生活節奏重心都放在學習生活上了。
大多數的人,總是有忙忙碌碌事情要做。
相比於高中,大學,沒有固定的教室,便缺少了固定的聯誼陣地,同學們相互之間沒有那麼緊密的關係,相比於同班同學,甚至可能同一個社團的小夥伴們彼此更加熟悉,但無論如何,人是群居動物,總是需要社交的,各種社交場合,偶爾提起最近的趣事,在經管學院,被提及頻率較高的,毫無疑問便有兩萬塊錢贊助費的事情了。
兩萬塊的贊助費,放在全國也不能算是低了,但是在名校中,還真不算什麼。
北大清華也有類似的學生節,最大的獎品動輒破萬,全程從策劃到拉贊助,到獎品的發放,都是學生們自己搞的,東海大學自然也是全程由學生們自己搞,但無論是校學生會搞的,還是別的某個學院搞的學生節,都還沒有過單個獎品過萬的歷史記錄。
而趙平有意搞噱頭,兩萬塊錢用得好了,確實能在學校裡掀起不小的風波,豪氣地拍了板,準備將特等獎設定成一臺價值破萬的膝上型電腦。
這個訊息從各個渠道傳播出去,一開始經管學院只是發一發傳單,但是很快就不需要做這件事了,因為人傳人現象發生,哪怕是研究生院的老油條們,都聽說了經管學院的一擲千金。
除了特等獎的價值過萬的膝上型電腦,一等獎是一部4000元的手機,二等獎是兩部1000元的松下剃鬚刀,三等獎是4張價值500元的球鞋代金券,以及幾十樣總價2000元的參與獎,獎池豐富,參與的觀眾們自然熱情高漲。
起因經過結果,人們總是喜歡傳奇的故事。
這一次的學生節稱得上是大手筆了,經管學院在豪氣這一點上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大抵學院的豐厚資源養成了學生的秉性,哪怕是自己搞的活動,也要搞得轟轟烈烈,一擲千金,這是一件令所有經管學院學生都臉上有光的事情。
其他學院的人,都不太喜歡經管學院,這是人之常情,無論出發點是羨慕也好,嫉妒也好,說起經管學院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知道自何處而來的不舒服,有的人明明沒有跟經管學院的人接觸過,也會潛意識地認為,“有錢嘛……當然都比較傲咯……”
但是這樣的活動,卻是都願意來湊一湊熱鬧的。
而易陽、馬文武的名字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贊助是誰拉到的?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值得談論的地方,但是主角是一個本校的學生,大一,人長得很帥……種種關鍵詞加在一起了,人們在閒談的時候便能免不了品評一番。
除了同班同學,主角的資訊還在猜測之中,訊息未必可靠。
大一新生,易陽,高考成績據說是過了清北線的。
還有一些不太靠譜的傳聞,他是籃球體育專項進的學校……因為據說某一位東海大學的籃球體育生在專項考試的見過他,當然,後一種說法被大多數人嗤之以鼻,因為有易陽的同班同學會站出來反駁……“怎麼可能是體育生?班長他是很高啦,但是不是籃球體育生,我們還不清楚嗎?肯定是看錯人了。”
馬文武搞的萬能課程表在學校已經傳播得足夠廣泛了,這一次有人挖掘出來,易陽在其中是第二大股東,還有一種不知道可不可靠的說法是,易陽豪擲千金,入股了五十萬……當然,也有的人說是二十萬,但人們更願意相信多的那種。
富二代麼……
學校的風雲人物很多,放在易陽身上的每一件事都算不上傳奇,但是稍微瞭解得多了,那些光環疊加一番,帥、多金、高考成績優異、可能的富二代……藉著經管學院學生節這股熱風,就會被傳得多一點,一些女生便給他打上了“高富帥”的標籤。
順便值得一提的是,“高富帥”、“白富美”、“男神”這些名詞,正是這兩年才流行起來的,種種潮流疊加,易陽幾乎完美契合了所有這些名詞的想象。
當然,總會有一些自認為理智清醒的人提出一些相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