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雛形(第1/3頁)
章節報錯
國家的政策是很好的,對於一個真正上進,家境又確實貧困的學生來說,在大學裡有很多途徑能夠得到資助,尤其是東海大學這樣的頂尖名校,只要你表現得足夠優秀,各類獎學金、助學金是很多的,不僅有國家級的獎助學金,還有學校層面的資助專案、一些學長學姐捐贈的專案,甚至一些企業也願意給那些人才提供資助。
但是呢,大多數資助專案往往需要等大二才能申請,原因很簡單,你需要用一年時間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成績優異的人才。
國家層面主要有三個比較重要的資助專案,分別是國家勵志獎學金專案、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其中兩個獎學金不能同時享受,但國家助學金和任意一個獎學金專案可以同時享受。
大一還沒有成績,所以只能申請國家助學金專案。
對於許多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暫時又沒有成績,大一的國家助學金專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大家都是我的好助手,而我們輔導員作為國家助學金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要對所有學生負責,所以今天把大家叫過來開個會,商量一下,確定這個助學金評選的方案。”吳嘉言隨意坐在了一張課桌上,雙手抱胸,緩緩開口。
一共有4個班,這個會議只有班長和團支書參加,8人互相對視。
“首先,我們先確定第一件事情……國家助學金專案,按照10%的比例來卡名額,所以我們這一屆經管學院有20個名額,現在我們首先要商定的事情是,這個指標要不要分到班級?”
易陽想了想,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名額如果不按班級劃分,也就是說全年級200個學生來評選出20個人,那麼有的班可能會有七八個,有的班可能一個都沒有,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對真正貧困的學生來說,當然是非常公平的,他不需要助學金,自然傾向於這種分配方式。
但是呢……
易陽看了看其他班幹部。
這樣一來……其他人未必會同意的。
當班幹部,幹那麼多活,是為什麼?
大多數人,不就是為了在這種有實在利益分配的場合,能獲得一定的優先權嗎?一些班幹部,家庭條件不算特別好,很想要助學金,但真正比窮,又比不過那些特別貧困的同學,如果按照班級分配名額,還能選上,如果按照年級分配,大機率就落選了……
更重要的是,班幹部這玩意兒平時沒有啥權威,算不得領導,學生不鳥你你只能乾瞪眼,能決定一些事情的場景不多,而輔導員對學生大都不熟,往往會讓班幹部評選貧困生的人選,算是班幹部為數不多的能使用權力場景了,按班級分配,這樣班幹部能拿捏的東西相對多一點,利用好了,對將來做事情也有幫助……當然,也可能產生更大的矛盾。
果然,出現了兩種聲音,既有贊成按年級分配的,也有贊成按班級分配的。
羅姿帛想了想,說:“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一部分名額分配到班級,再拿個別名額,面向整個年級評選呢?這樣,既照顧了每個班情況不同,又照顧了個別同學的單獨情況。”
這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了,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最終敲定下來,每個班獲得4個名額,同時還有4個名額作為補充,全年級評選。
第一件事情就算定下來了,接下來吳嘉言又說:“現在申請名單已經交到各位班幹部的手裡了,需要各位班幹部接下來多費費心,大家在本週之內將本班的推薦名單交給我。”
易陽有些暗暗心驚……
對於助學金,輔導員的許可權很大,基本上就是他來決定的事情,但是聽他的意思,擺明是要把這個權力交給學生,這就很誇張了……
易陽看了看其他人,大家都顯得很興奮。
雖然只是一點點小小的權力,但確實給了這個班委一定程度的光環……嗯,至少可以讓班上的同學意識到,在某些時候,跟班幹部搞好關係還是有用的了。
不過呢,易陽對此並沒有感到對麼愉快。
因為這件事吧,既是權力,又是矛盾。
又有評議小組制度的約束,要繞開民主決定某某人,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且,交上去的建議名單,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吳嘉言那裡,一個處理不好,弄不好班幹部把人得罪了,最終還沒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會後,羅姿帛趕緊過來找易陽商量:“易陽,咱們班的8個人,要怎麼分配名額,我們商量一下吧?”
說到這件事,易陽不由得想到了名單上的人,以及那個他覺得最應該申請,卻沒有申請的傢伙……
羅姿帛說:“嗯……你是怎麼考慮的?”
易陽想了想,說:“這件事也不是我們兩個就能決定,按照規定的話,要成立民主評議小組一起商量才行。”
其實,民主評議小組這個制度初衷是好的,是為了防止一個人說了算的問題,但其實實際用處不大,因為最終決定權還是在輔導員那裡,而且因為是小班,大學生互相之間根本不熟,最終可能導致的結果是我跟你熟,就選你……還有一些人,甚至藉機公報私仇。
一想到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有些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