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內,天子李驁正怒斥著跪於地上的太醫。

原來,此次太后壽辰,各國使者皆攜帶賀禮入京,其中高句驪的使者進貢了一枚夜明珠,白日裡平平無奇,到了夜間能冒出翠綠色的光芒,傳聞有能將死人續命,活人延壽之功效。

太后年事已高,見得此珠甚是歡愉,夜間睡覺都將珠子置於床頭,如此數日,不止睡得舒坦,連鬆弛的面板都緊緻了些許。未曾想,在前些日晚間,二名黑衣竊賊竟在皇城的嚴密封鎖之下,將之竊走。至此之後,太后便病倒了,日夜茶飯不思,精神狀態每況愈下,御醫也查不出緣由,接連開了三日養氣補血之藥劑,皆不見效,“啟稟陛下,恕微臣愚鈍,唯今之計便是尋回丟失的夜明珠,否則太后怕是抗不到壽辰之日。”

先皇早逝,天子李驁自小便在太后的拉扯下長大,是以其對於太后,感情甚是深厚,聞得此言,先是勃然大怒,“將此等無能之人拖出去斬了!”隨後更是將長樂宮內當夜值守護衛12人等全部以瀆職罪論處。

翌日的早朝結束的特別的晚,朝會上,陛下大發雷霆,起因就是那晚的皇城失竊案。

朝會結束後,眾多官員一一退場,未央宮外,涇渭分明,一方以霍將軍為首者,不時的傳來爽朗的笑聲,皆因今日李景瑞正式冊封為戶部尚書一職。另一方以國師張衡為首者,皆面露疑雲,相互間垂頭喪氣。

御書房外。

大理寺卿葛青雲與京都府尹宋懷瑾二人結伴而行,適才陛下將二人召至御書房,詢問夜明珠被盜一案進展,指著二人鼻子破口大罵,下旨明令十日內必須偵破此案,尋回夜明珠,用以救治太后,否則以瀆職罪論處。

葛青雲身為大理寺卿,雖然平日裡與京都府相互間看不順眼,但此時此刻,二人已然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是以其面露愁雲的問道:“宋大人,聽說了嗎,昨夜太醫李甫以及長樂宮十二名值守人員皆被……”

京都府尹宋懷瑾環顧四周,見周圍巡衛較之以往更顯業精於勤,顯然亦是接到了風聲,“葛大人,慎言。”

葛青雲回頭看了看御書房,聽到內裡不時傳來的怒斥之聲,“宋大人,不知刑察司將此案調查的如何?”

宋懷瑾摟了摟官服,想到那具奇怪的屍體,有些詫異的說道:“目前只是懷疑那日逃走之人乃是百年前的成名人物覆雨劍秦月明之後,再無其它蹤跡可尋。”說完便將那夜追逐戰的詳情告知於他。

葛青雲聽後也是驚愕了一會,“覆雨劍秦月明之後,如此說來,必定是與前朝餘孽有關。”

秦月明成名在百年前,七品武者,一手覆雨劍法高深莫測,曾一人血洗涼州沙河幫上百人而響徹江湖,直至後來大漢王朝攻入前秦首都,至此銷聲匿跡。

京都府尹宋懷瑾沉思了會,說道:“或有可能,目前刑察司正在著手排查京都內潛伏的其餘江湖高手,汝可知衙內那具屍首是為何人?”未等葛青雲猜測,宋懷瑾自顧自的說了出來,“那晚另一黑衣人屍首亦是百年前的成名人物,堂前燕趙飛之後。”

堂前燕趙飛,百年前成名人物,燕子門的首領,六品武者,雖然武學天賦並不高,但其輕功著實了得,最為傳奇的是,其憑藉一根蘆葦橫渡千米渭河。

葛青元聽後有些煥然大悟,“難怪能悄無聲息的潛入皇宮,盜走寶物,宋大人,此事當真,切莫為推卸責任而胡亂編造!”

宋懷瑾撇了其一眼,面色有些翁怒,“葛大人,想我宋某為官數十載,汝何曾見某在案情上作假,如若不信,汝自可令人前來查探。”

葛青雲說出此話時便已然有些後悔,此訊息太過詭異,是以他說話之時並未想太多,如此一來難免有些不妥,連忙拱手施禮,“宋大人,此乃葛某的不是,還望大人勿怪,此案牽扯甚多,葛某一時不查,適才所言並非質疑宋大人。”

宋懷瑾亦是見好就收,知其也是情急之說,“無礙,葛大人此案甚是古怪,陛下既然讓我等十日內破案,你我二人須放下往日芥蒂,齊心破案才是,否則十日之期一到,你我二人恐怕步太醫的後塵。”

葛青雲沉思了會,“宋大人說的在理,待某回去衙內,集結人手全力調查此案,刑察司若有需要配合之處,儘可提出,務必儘快追回寶物!”

午夜時分,大理寺的牢房內,幾名看守衙役正在桌前你一口,我一口的喝著那不上檔次的尿酒,唧唧喳喳聲中,似乎宣洩了夏日的不濆。

牢房內,不時的傳來陣陣鼾聲,有如牛鼻高哼者,有如蟾蜍低鳴者,此起彼伏,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