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誰為誰
章節報錯
見王大慶好奇地問,王雲重複了剛才的意思,只是換了一種問法,“我見孫哥剛才對婚姻講得口如懸河,說話都賊溜,想必他已經想好了,要兌現他的承諾了。”
“你們之間還有承諾,和剛才說得有關嗎?”
“對,密切相關?”
“那具體什麼內容?”
“他答應回答我婚姻的實質,合適的婚姻是什麼樣子?”
“這個問題,對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人,有實在的意義,快說說讓我們見識一下?”王大慶聽了,立馬興趣十足。
“呵呵,大慶你也感興趣?”宋鳳武在洗手間,接手之後,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就加入到他們談話中間。
“難道只有你們感興趣,這裡還有我這個即將走向婚姻殿堂的人,當然更得事先了解了。”宋鳳武也不管別人是否回應,他及時表達了自己關注的理由。
“你沒事了?”王雲看著宋鳳武,與剛才判若兩人,不由得獨自發笑。
“開始分享你的觀點吧?”宋鳳武這時候的心情比王雲還濃厚,急不可耐的催促孫超華。
“這是我來這個工廠快四年的感悟了,不一定說得很對,”
他理了一下思路,“婚姻應該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是一種家庭關係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是彼此共進,同步發展的利益關係,一方發展的快,其利用價值就大,你就會把對方遠遠甩到後面,你進步得太慢了,利用價值會越來越小,你就會被對方甩掉。”
見大家聽得很茫然的樣子,孫超華舉例說明了這個現象。
“你們想想,農村的婚姻為啥比較穩固?那是因為夫妻倆都沒啥進步,一輩子大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他們互相支援,互相默契配合,容易滿足。而越是天才,越是企業家,越是明星,越容易離婚,不是因為他們變心了,而是飛的太快了,獲得的利益多,而如果對方跟不上步伐了,無利可圖,離婚是必然,夫妻間高度存在大差異時,這種互相利用關係,就是不可調和的。”
“好像是這麼個道理,我有點明白了,”王大慶聽了孫超華的解釋,覺得確實是那麼一回事了。
“這麼說來,夫妻關係就像一架天平,只有從不平衡狀況,向著相對平衡狀態同時遞進,天平平衡才不至於被打破一樣?”
王雲若有所悟,不小心說出了自己的感悟,她心裡暗暗覺得,孫超華讓他堅持學日語,提高技能的必要了。
“可以這麼理解,不過把人們嚮往,並十分看重的婚姻關係,使用價值的觀點、角度來分析,是有點殘忍了一點,聽起來不免使人傷感,”孫超華自己說出來後,都覺得有點太現實了,雖然看似殘忍,但確實不可迴避的現實存在。
“可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我們東北原來是重工業基地,企業改制之後,下崗工人如潮水般的湧向社會,是原來好好的家庭,夫妻離異,這不就是因為原來固定的工作收入被打破了,能賺錢的就覺得,不能賺錢是自己的累贅,當然嚮往更好的生活去了。”
“這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傷痛,企業改制,整個國家是好起來了,但不能不說,對我們這些六零後、七零後的下崗人員來說,確實是個陣痛,有的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婚姻,但這也是沒有辦法了,羊隨大流不挨鞭,這也是殘酷的現實,我們今天漂泊到此,歷經滄桑之苦,先苦後甜,也算努力沒有白費了。”
“相比他們那些妻離子散的,我們還算幸運了,”王大慶感慨道,“也是這邊的經濟發展,我才有機會來這裡,賺錢養家,說來還算幸運的。”
王大慶說著,並不傷感,相反倒覺得自己是趕上了好的機遇了,他說沒有這邊的改革開放,呆在閉塞的農村,那兩孩子的上學費用,就是很大的問題。
“那王大哥,你的婚姻美滿嗎?”
王雲突然問起王大慶的婚姻,讓孫超華聽了一驚,急忙出面替王雲解釋,“我說的一般現象,你怎麼就套到大慶身上了。”
“別埋怨王雲了,我還沒有計較,你急什麼?”王大慶見孫超華責怪王雲,怕他們兩個發生爭執,急忙出面替王雲解圍。
見王大慶替自己解圍,王雲突然意識自己的魯莽之舉,急忙說道,“王大哥的好意我心領了,但孫哥說我也沒有錯,是我沒有經過大腦,隨便就脫口問了這麼一個很不禮貌的問題,得罪了,王大哥。”
“同樣的話,從你嘴裡說出來,如同煙消雲散,一場暴風雨般的爭執,馬上就搞不起來了。”
王大慶說著,看了看孫超華一眼,“剛才還擔心你們兩個會發生爭執,看來我低估你們兩個的情商了。”
“我怎麼能當著你們兩位大哥的面,與孫哥爭執呢?就是想玩點小性子,還得看他的心情呢?”王雲一邊說著,一邊很得意自己的情商。
“難怪孫超華為了你也偷偷學起日語,他可私下對我說,比英語還難?”宋鳳武露出孫超華的底細。
“這個宋大哥你就理解錯了,與其說他是為了我,還不如說我這全是為了他才對。”
“不管為了誰,只要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升職加薪,那才是最好的硬道理。”
“你看我們這裡,大慶雖然文化程度比我們遜色了一點,但領悟能力並不比我們任何人都差,這個你們兩個不得不承認吧!”
“我認為是對的,”王雲馬上回應孫超華的說法。
“不是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你們經常聊天,不進步也由不得我自己了,”見大家表揚自己,王大慶表現得很虛心,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不過話又說回來,鳳武,你跟老孫受過高等教育,但你的吃苦精神,幹工作的韌勁確實還得像老孫好好學習了。”
王大慶的話,說到了宋鳳武的心坎上了,“我確實應該檢討一下,不能再荒廢光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