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孫將作為部長、課長的做法,引起工廠在用人制度方面的反思。

工廠人事部門對何濤、孫將的任職經歷進行了追蹤,發現:

何濤,自進廠之後,就以次長的身份實習,三個月後,就任職二部部長,能力與權力的反差較大,部門事故不斷出現,管理範圍漸漸被縮小。

孫將,進廠以後,開始是見習管理員,三個月被何濤親自提拔為四班班長,半年之後再次被提拔為課長,後來在課長職務上,業績表現平平,工作改善推進工作,務虛很大,沒有務實有效地解決過現場具體難題。

這兩人的工作背景,都表明,其對工廠業務瞭解很少,專業技能知識掌握可以說甚而甚少了,其升遷不符合日方高層人員,從基層做起的習慣和最新的要求。

日方董事會經過對這兩個人分析、評估,一致認為工廠的用人制度亟需修訂,隨之薪酬制度也應重新梳理,並予以制度化。

在討論會上,平內特別提到了孫超華,“這樣既瞭解裝置,又懂得管理,還具有日語交流能力的人才,應該得到重用。”

“建議中方好好考慮副會長的提議,不要讓人才輕易流失,而且從今天以後,中方的次長以上人選的任用,應該事先得到日方董事會的同意。”

“我還建議,中方管理層在設定一名副場長,主抓工廠的生產管理,這樣可以保障優秀人才,經過兩個人的考核,避免隨意性,體現公平公正。”

“這個意見很好,我們現在和義大利合作的新廠,總部認為投入與產出效果不佳,正在審計評估之後,可能要轉讓義大利方,我建議讓楊偉明現在兼任副場長,等這項工作完成之後,回來履新吧!”

平原會長與平內副會長的一唱一和,好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佐佐木顧問馬上同意,列席的王大勳看大勢已去,只好也同意。

“那麼楊先生,你的意見?”

楊偉明(新廠工場長),知道平內在日方董事會影響力,已經舉足輕重,節節攀升,便順水推舟同意赴任。

“老楊,以後又要一起共事了,希望我們不計前嫌,通力合作!”說完主動上前和楊偉明握手。

“我會的,但目前還是你老王先開展工作吧,我主要精力還得在那邊。”

“好,那小事我來應付,大事我們相互商量。”

“好,就這樣定了。”

王大勳參加日方董事會之後,回到辦公室,心裡很不舒服,覺得董事會的決定是針對自己而來的,但他又找不出任何理由來排斥這種安排。

他想起平原會長事後跟他的談話,“王先生,我們兩個合作多年,已經是老朋友了,這次調整,請你不要介意,這不是針對你而來的,我們的日方董事會中,在重大事件發生不同的看法後,都要報總部裁定了,這是新的規定,可能對你對我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我們必須去適應了。”

如果平原說得是真的,那就意味著過去的做法,確實日方已經感到了存在的弊病,人家都能適應,我也該順應潮流了。

想到這裡,心情也好多了,接下來日方要求薪酬制度體系修訂,還有一部部長人選,這些迫在眉睫的事,該馬上考慮了。

對於修訂薪酬制度體系,平內表面沒有直說,但心裡有暗示,難道這幾個部長,就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