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交代了是一方面,但關鍵是要有自知之明,同樣,你看看,陳潔離開後,現在課裡三個女孩,除了王雲,那兩個都不明事理,為一點雞皮蒜毛小事,弄得辦公室雞犬不寧,好在現在有了王雲,從中間做和事佬,還算相對安定了一些。”

孫超華聽了老陶的牢騷,不解的問,“這兩個小文員就把你搞得很煩,難道她們都是皇親國舅不成?”

“不是皇親國舅,也是相府丫環,自覺高人一等,一個叫阿玲你認識,她是李部長的小朋友,另一個叫楊華,是一部楊部長的表妹。”

“就這個關係,你就覺得為難了?”

“都是我間接上司的親戚好友,不看生面看死麵吧,由她們去吧!”老陶說了一句放任自流的話,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問道,“如果是你,你將如何面對?”

“覺得在日企工作,就要研究日本的管理方法,最近看來一本書,叫《豐田管理》,裡面介紹了企業管理的七大模式,其中我很感興趣的是倡導的,標準化理念,我想把他引用到人的管理方面,就是覺得,應該給下屬一種標準化的為人處世規矩,也可以讓其明白,‘老闆的話永遠是對的,’否則‘沒有規矩,何來方圓’,你現在是他們的自己上司,就是他們的老闆,他們必須無條件的地執你的指令,包括辦公室言談舉止,處事行為模式等等。”

“可平心而論,老闆不會永遠是對的,難道我們過去都一直是正確的嗎?我們自己都不相信,哪來底氣讓下屬執行呢?”

“你可別忘了,老闆如果意識不對,自行糾正了,或者說別人提建議,最終接受了,那最終還不是對了嗎?”

“啊,你這種說法太妙了,仔細思量,牽強而不失邏輯性,附會卻不乏哲理,高見,領教了。”

“瞎掰而已,也許是一種刁鑽的歪理而已。”孫超華自嘲而笑。

“還得請教一下,過去你連一個圈的員工罵你都很理性,小心處理,這次怎麼就不動聲色處理了一個資格很老的三圈員工,反響很大了?”陶景堯覺得不可思議,還替孫超華擔心

“潘課長沒有給你說具體理由嗎?”孫超華想知道,真相陶景堯到底知道多少?

“沒有細說,只說你處理很對,他很痛快地接受了你的建議。”

“看來我有必要給你細說一遍,也希望你在你們的圈子裡,說明真相了,”孫超華就如此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前後經過又重複講了一遍。

“老陶,如果是你,你還能無動於衷嗎?”

聽了孫超華說辭,陶課長才完全明白,很堅決地說,“如果是我,也不得不如此處理了。”

“所以,我的觀點是,底線不能觸碰,原則以內的都可以委曲求全。”

“我原來還只認為你的溝通能力是你的優勢,現在看來,痛下殺手,你也毫不手軟。”

“嚴重了,我還是喜歡細雨潤無聲的處理工作糾紛,但如果山風欲來,只能面對了,躲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今晚交流,收益不淺,特別是那‘老闆永遠是對的’理念非常新穎,我得現學現賣,明天就給他們宣貫。”

“沒有必要搞得那麼興師動眾,讓他們學會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離開了陶景堯辦公室,孫超華將未完成的稿件整理好後,為稿件最終擬名為《操作員工業績量化考評實施綱要》,作為改善提案的附件,上報給潘課長。

潘課長看了,也認為不錯,遞交給何部長,何部長很重視,讓辦公室的日文翻譯轉化成日本,提交給日方陶問。

日方陶問看完日文稿件,非常高興,認為在目前訂單不多,員工工作集中注意力不佳之時,實施此方案,有利於大浪淘沙。

大筆一揮,建議按重要特別獎,給予激勵考慮,並在獎勵基金欄目下,寫了1000元字樣。

一個月後,改善提案委員會,經過評議,給予結論,“方案雖好,事宜不適”,獎金額欄目下的1000元變成100元。

二部何部長滿以為,孫超華這次,又能給二部臉上,再增加一點“金色”,看來結果,有點失望,便讓辦公室班長拿著改善提案批覆,諮詢日方陶問,“我雖然也講不出,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故?但改善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我的老闆,他們的結論永遠是不會錯的。”

“老闆永遠是對的,”、“老闆永遠不會錯的,”在二部颳起了一陣旋風,大家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失。潘課長見孫超華有點失望,鼓勵說,“誰也不會是常勝將軍,你做到自己最後就夠了,不過‘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這個方案沒有獲得好的效果,但讓‘老闆永遠是對的’成為大家日常管理的一種慣性思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麼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保證生產經營秩序穩定前提下,對員工,特別是擔任組長的二圈員工,中級技工的三圈人員的個人綜合評定,年終會用到的。”

“好,我知道怎麼做了。”

“我還是要告訴你,這個考核方案現在實施不成熟,也許日方有其自身的考慮,但他們畢竟沒有我們瞭解的那麼仔細,現在不合適,不一定將來不可以實施,他們對方案還是肯定了嗎?”老潘怕因此小小挫折,老孫失去以後對改善創新工作的耐心。

“我理解你的意思,放心,我還會一如既往,參與企業的改善工作,這是管理的基本要務,也是我們開展企業日常活動的根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