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 章 市場不相信眼淚(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任劉廠長原來是搞銷售出身,對毛紡行業前景沒有信心,加之企業裝置陳舊,紡織紗線支數不高,很難達到市場要求。
劉廠長試圖在其他產業有所突破,但事非人願,把有限的資金搞得一塌糊塗,使日益艱難的毛紡廠生產經營狀況雪上加霜,舉步艱難。
身為工會一把手的王大領導,迎合了劉廠長的想法,自願去新辦紙箱廠掛帥,便把工會一把手辭掉,讓位於原來的紀委劉書記。
王廠長利用自己能說會道特長,透過上下左右人際關係周旋,找到了離開的門路,調出西京毛紡廠,到西京一個木器廠任一把手。
工會新任當家,劉師傅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便說服劉廠長劃撥五萬,又在西京工會借款五萬,共籌資十萬,搞了一個小型日光燈繼電器加工廠。
目標很宏偉,聲勢很浩大,現實卻很扎心,不到一年虧損了一半。
劉廠長認為劉當家經營不善,這時才想起孫超華,曾經在染整車間脫穎而出,還在大型企業做過中層管理年輕後生,讓他以工會副手的身份加入,希望有所改善。
“小孫,我看了你的履歷檔案,希望你去幫一下老劉,這個人過去一直是政工出身,沒有企業管理的經營”劉廠長對小孫寄予厚望。
孫超華見劉廠長對自己希望很高,“我得了解這個小廠的目的情況,再給你彙報。”孫超華知道,不能輕易表態。
“我不指望小廠賺錢,只要把工廠投資、西京工會借款收回就行,老劉借西京工會的錢已經名聲在外,沒有信譽了,搞得市紡織局領導替西京工會說話來討賬,大家都很被動。”劉廠長還是希望小孫能扭轉乾坤,有個好的訊息。
超華對工廠的實地做了盤點,把實際情況反饋給老劉,情況比他給廠長彙報的還要糟糕。
這個時候,西京工會的借款期到了,劉當家像熱鍋螞蟻,被逼得焦頭爛額,找孫超華意思是說,“小孫,我的意思我們找關係,貸五萬,先把西京工會借款還上?你看如何?”
孫超華明白,這是給自己“挖坑”,如果自己想辦法真能貸五萬,那還了老劉經手的借款,日後銀行的還貸就落到自己頭上,自己剛接手,可不能把自己搞得名譽掃地,退一步,就是不做這個工會副手,也不能替他人背鍋。
想到這裡,他對劉當家說,“劉當家,你看看我們這個小廠的資產負債表,現金只有五千,剩下的都是一些賣不出去的庫存,加起來的固定資產不足兩萬,且產品銷路沒有開啟,我們借了新款,還了舊款,有沒有進項,將來會像獅子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虧空也越來越大。”
“不要管得那麼多,我們先把西京工會的借款還上,李部長已經來了幾次,說收不回借款,他就要被撤職,這事已經透過紡織局了,紡織局工會領導給我壓力很大。”
“我很理解你劉當家的苦衷,但貸款這事,不是那麼簡單,需要抵押,我們廠的信用已經透支,沒有辦法再貸了。”超華故意把貸款說得很難,想讓他知難而退。
誰知劉當家急於解脫自己,說自己可以找關係貸款,到時候超華只需配合就行。
超華明白,劉當家這是隻顧自己,不管他的死活了。
看來不把話挑明是不行了,孫超華靈機一動,對他說,“昨天,劉廠長過問小廠的真實情況,我據實相告,劉廠長聽了很是驚訝,完了又問產品的銷路情況,我不敢隱瞞,也實話實說,劉廠長聽了,說那就不要再貸款了。”
劉當家聽了,臉色陰沉,心裡很不高興。
孫超華心想,“如果是其他好事,我都可以謙讓,唯獨這個不行,現在毛紡廠像個即將倒下的大廈,隨時都可能崩潰,自己如果貸了款,還不上,那後果不可設想,再說這樣的風險本,來就不應該自己承受,希望劉當家生氣之後,冷靜下來能夠理解自己吧!”其他
他經常和幾個副總工程師有工作上的交接,便仔細詢問工廠小型工廠建立始末,有個很熟悉其內幕的安工告訴了真相。
安工告訴他,原來工會老王當家,搞了一些工會三產,但都是拿工廠的錢投資的,表面很紅火,但也沒有多大的效益,但在工廠內積累了很好的聲望。
老王離開,老劉也效仿老王,無奈企業現在一年不如一年,拿不出資金支援工會搞第三產業,在老廠長的建議下,老劉聽取了財務科某些人的意見,慫恿老劉搞了這個小型廠。
老劉以為辦廠就能收到效益,聽了別人說法,把工廠管理權交給一個外面的人,自己三個月去一趟,也就看看,聽聽彙報,以為經營良好,豈不知已經是資不抵債了。
這事因為是劉廠長的建議,老劉就賴上了劉廠長,希望工廠給他再撥款五萬,歸還西京工會借款,但現在工廠已經無米可下,哪有資金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