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去中仰寨、九榜寨的路上,總要經過一個叫“柳鶯坡”的地方。

那匹坡,平日裡看去很美,滿山滿嶺都長滿了桐樹。每年桐花盛放,漫山遍野,蔚為壯觀。

那一年,在隔溪對唱了許多山歌之後,文鬥寨一個叫柳鶯的姑娘與烏榜溪對面九榜寨一個後生相愛了。他們在桐樹下約會,纏纏綿綿,桐花見證了他們的海誓山盟。

但柳鶯卻要如父母之命“還娘頭”,必須嫁給舅舅的兒子。棒打鴛鴦散,一對心上人最終卻不能結成連理。

在一個晚春之夜,柳鶯看著對面寨子張燈結綵辦喜事,傷心至極。第二天,人們發現,柳鶯在那個坡的一株桐樹上吊自盡了。聽說她死後,頭髮垂下來,蓋住了整張臉,……。

山雨過後,滿山桐花一夜落盡。落花被山洪衝入山下烏榜溪,流入清水江,流出很遠,很遠,……

大膽去愛,為愛殉情。沒有留下美妙的情書,也沒有悽絕的文字,但整個文鬥寨的人都以她棲息的那一座山為她命名。

從此,文鬥寨便又多了一個地名。

“柳鶯坡”上有幾棵楊梅,很好吃,但平日裡大多沒人敢去摘。到後來,熟透了的楊梅總是招來很多螞蟻在樹上做窩,也就再沒人敢再去摘了,一任楊梅爛在樹上。

傍晚或黑夜來去的人,過“柳鶯坡”都總要結伴匆匆而行,不敢喘粗氣說話,也不敢稍作停留。

那個坡,邪氣得很。寨上人都說。

中仰寨有兩個年輕氣盛的後生,偏不信邪,仗著一身的陽剛氣,在一個夜晚從文鬥寨喝了很多酒後,賭氣偏要在那坡睡一晚。結果,第二天回去後就病倒了。據說病得很厲害,差一點就一命嗚呼了。

事後,問他們那一晚看到了什麼,他們總是搖頭,一句話也不肯說。

但那一坡的桐花卻總在清陰時節應時而開,應時而落。花開花落均在春夏遞嬗之際,既有幾分春盛之喜,又有幾分春逝之悲。

文鬥寨的老人們沒有文人騷客的那般賞花的風雅情致,他們只關心一年的農事,常掛在嘴邊的“桐油開花落夜雨”“桐油開花下早種,乖人莫信傻人哄”,無不與農事有關。

“桐花催種”一說,在文鬥寨那一帶,根深蒂固。

桐花開時,必有夜雨,且來得很急。

夜雨過後,山澗發水,梯田盈滿,農人們便開始耕作下種。一年農事又開始,生生息息還在繼續,……

逢花開時節,桐花似錦,十里百里,綿綿不絕。

每每“柳鶯坡”桐花開得特別熱烈之時,總讓人莫名地生出幾分憂傷來。

桐花盛放之際,蜜蜂、蝴蝶忙於花間採蜜。此時,總有一種五色鳥飛來,駐足於花間,翩翩於枝頭,專注而深情地吸食花液。花謝之時,此鳥即立刻飛走,且消失得了無蹤跡,似乎是專為一年一度的桐花而來。

那種鳥,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桐花鳳”。。

很多年後,我寫文字時,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桐花鳳”。

或許,我就是那隻痴情的五色鳥。短暫人生,行色匆匆,只為趕赴那一場鮮豔的,屬於花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