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生病
章節報錯
(十五)
無一例外,小時候我也和其它孩子一樣,期待著生一點小病。因為只有生病了,父親才會放下手中似乎總忙不完的農活,陪我躺在床上,一頁一頁地翻,把一本連環畫的字念給我聽。
我一直認為那是童年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為此,我小時候沒少裝病。而一旦真的生病,則必擺出一副比病情更嚴重的可憐樣子。有時候父親似乎看穿了我的那一點小小心思,但卻從來也沒揭穿我。
但凡高燒不退時,父親總是窮盡他所掌握的知識,比如用一把蘿蔔菜揉爛,塗在腦門上。或者摘來一種叫“果六”的果子,剝皮後取出一種黃黃的汁液,塗抹在腦門上。這種偏方很管用,不一會兒,腦門上就清涼清涼的,整個人也精神多了。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止痛膏,一種貼在腦門上的白色膏藥貼。但凡發燒頭痛之類的,用蘿蔔菜、“果六”都不見好,就把一張膏藥剪成三小塊,兩邊太陽穴各貼一塊,中間腦門貼一塊。
平日裡,母親不知從什麼地方採來一種叫“隔藥”的植物,用一張紅布包成長條狀,掛在我胸前。據說“隔藥”能隔掉一種不吉利的東西。
我們那一代人,幾乎都背過這種“隔藥”。
母親還總是隔一段時間就為我們“喊魂”。傳說中,小孩子容易遊魂,如若不及時喊回來,就會生病,嚴重的還會死去。
小孩子游魂,在手指上也能看得出來。寨上六奶就擅長看這個。
六奶路過家門口的時候,母親總要請她幫我看看。六奶吐了點口水在她手指上,然後就搓我髒兮兮的左手食指,如若食指上的一條經脈是直的,就說“好著呢,好著呢”。一旦經脈走偏了,六奶就叫母親找來一根縫衣針,在我食指上戳幾下,口中還唸唸有詞……
更多的時候,父親總是炒幾個雞蛋,或者煮一條魚,且鼓勵我一定要吃完一碗飯。我記得父親當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飯是最好的藥”。
父母所有的這些辦法,未必全部有效,但一種家的感覺,卻特別溫暖。
附近加什寨有個老醫生,醫術遠近聞名。一般冶不好的病,到他那裡都能手到病除。連他也醫不好的病人,基本上也就不抱什麼希望了。
有一段時間,我老是胃疼,父親就帶我去加什寨找老醫生看看。矮胖而滿臉和善的老醫生,摸了摸我小肚子,又號了脈,就給我開了幾小包藥。臨走前,老醫生還囑咐父親,多用白糖給我拌飯吃。
老醫生一句話,我從此就吃上了白糖。父親隔三岔五買回來香菸的同時,總要附帶買一包白糖,分別給哥姐三個每人一調羹後,其餘的就全歸了我。
父親的負擔,除了他戒不掉的香菸,又增加了一項“我的白糖”。。
有人說我是在甜水裡長大的,這話不假。
有那麼幾年,我基本上是吃白糖拌飯長大的。胃病好了,但後來我的一口牙卻也被蟲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