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二年的這個夏天,註定不平靜。

首先是大明天子朱標掀起了浩大的反腐活動,整個大明勳貴都被波及,這一次天子是以國子監監生,太學學生,講武堂武生來做棋子。

大明被波及的勳貴列侯,足有數百人。

李存義被賜死,李家半數家產充公,寧河王鄧愈之子申國公鄧鎮凌遲,南雄侯趙庸,靖海侯吳禎,航海侯張赫,全都有被波及。

一場浩大的清整吏治開始席捲全國。

而湯和聽聞李存義被賜死,頓時渾身發顫,結果中風不起。

在北京的李善長得知結果,告老還鄉,太上皇親自準允他回家鄉種田,並且告誡他,在地方要去官田農莊勞作,去牛棚放牛憶苦思甜,不忘當年起事為民之心!

收到他影響,馮勝,傅友德,也紛紛“主動請纓”,下放各處的官田,皇莊,種地耕作,憶苦思甜,而同時也有大量的二代勳貴被安排進入官田農莊中上山下鄉。

大明也因此得到了巨量的存款和銀錢。

與此同時,高麗南北兩邊也發生劇變。

李成桂有意反叛,結果被自己兒子李芳果挾持,但是在開京的高麗官員們許多投降了攻打到高麗的魯王朱檀,紛紛要求處斬李成桂。

而李成桂的五子李芳遠不同意李芳果所作所為,兩人互相攻擊,最終李芳遠擊敗李芳果,搶到了李成桂。

李芳果率軍投奔崔瑩,二人開始在開京展開殘酷的屠殺以異己活動,將許多投降明國的兩班貴族家族殺的屍橫遍野,大明水師雖然盡力救援,可也救護不及。

開京肅清後,崔瑩重振旗鼓,率軍十萬人,與李成桂和李芳遠的北軍,在高麗平壤附近大戰,雙方殺的天昏地暗,死傷無數,明軍兩不相幫,只是提供火槍和各種手雷,迫擊炮。

最後,崔瑩被麾下軍將捆束,拒不投降,最後被李成桂陣斬祭旗,可憐崔瑩乃是高麗千古名將,不世出的一代奇人,自此隕落。

隨後,李成桂率領大軍回攻開京,並且親自向在海邊遊弋的大明魯王朱檀投降。

太上皇朱元璋,當即命令朱允熥為將,率軍進入高麗平壤,又命令魯王朱檀進駐開京。

李成桂投上降表,請求高麗歸附。

朱元璋遍閱古籍,親自賜名“朝鮮”,自此,高麗去國變省,成為大明朝鮮自治行省,只有治理權,沒有管轄權和軍權,李成桂擔任首任高官。

又命女真內侍亦失哈,自松花江出發,率領上百艘戰船,沿著江流一路前往奴兒干地區,直至亨滾河口對岸的特林地方,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

他們船隊行至善夷島(庫頁島),確認此地鯨海,夏季有洋流可以直接飄去皇太子殿下所說的瀛洲(美洲),便盡遷流民,罪犯來此定居,一來為進攻倭國日本做準備,二來伺機建造大船,在夏季前往瀛洲尋找高產作物。

又在特林地方江邊,揹負層巒俯視絕壁斷崖的山頂上,建造一座供奉觀音菩薩的永寧寺。寺建成後,碑文分別用漢、女真、蒙、藏四種文字。

自此,大元遼陽行省全部,嶺北行省大部,包括大明蒙王朱允炆所坐鎮的漠南蒙古,都已盡歸大明掌握,而當年元朝漢官郭守敬曾經前往北極圈測繪黃道日曆的謙謙所等地,也被北元投降後,賜封為“天元王”的前任北元天元汗招降。

如此以來,大明在整個東北方向已經沒有對手,僅有隔著金帳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西北帖木兒帝國可堪一戰,至於南方的安南陳朝,此時恰好也是內戰不休。

燕王朱棣服喪三月,前往安南坐鎮,親自指揮水軍,手下大將張玉,丘福,朱能陸上以十萬大軍趁勢一舉擊潰陳朝主力,之後命令投降的大海盜陳祖義等人,封鎖安南海域,再詔令緬甸不準暗中資助陳朝。

有強大的大明銀幣,大明寶鈔所金錢優勢開道,再加上大明有強大的水師優勢,而陳朝如今再也沒有元朝忽必烈時候的絕世名將,屢戰屢敗,且國內賣國黨眾多。

不過五個月,陳朝自亂,上表請降。

朱棣乘勝追擊,又徵集安南之人,以三十萬安南人,十萬明軍,征討不服從大明命令,偷偷資助安南的緬甸,在緬甸設立緬甸宣慰司,設定安緬行省,在舊港建舊港宣慰司,又詔令呂宋等地大部分島嶼土國加入大明安緬行省,滿剌加等地華人聚集區紛紛響應,到了九月,整個安南,緬甸,呂宋,滿剌加,大部分地區,已經遍地紅旗。

大明疆域,如今除了還未實控的青藏高原,已是北極陰山,南越海表。

國朝未有之大勢。

天子朱標十分開心,親自封朱棣長子,朱高熾為安緬王,世襲罔替,坐鎮安南和緬甸行省,為大明經略南洋。

只是,大量的新地盤,導致大明的國債券和銀元出現了嚴重的短缺。

大明甚至沒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打下了萬里疆域。

幸虧有雲南銅礦和漠南銀礦,還有遼東的銀礦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