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此處,羅貫中連忙洗耳恭聽。

他將周圍人等屏退。

施耐庵小口酌飲茶湯,說道:“這文武科舉事關重大,事關我大明未來國運,北方更是重中之重,你去了北京,須知道報紙什麼可以寫,什麼不能寫。”

羅貫中眼眸一縮。

可不是嗎。

“如今不管是明經科還是明算科,明法科,都極為重視算術地理,還加入了這吏科的考核,已經算是擴大招錄了,但聽聖上的口風,似乎還是很不滿的樣子。”

“天子讓我們在大明報上,呼籲號召天下才人對科舉提意見,尤其是北方科舉考試方向,莫不是想要聽聽世家大族的口風?”

羅貫中小聲滴咕。

施耐庵點了點頭。

“聖上說,南方舉子生員太多,中榜不易,讓我們在報紙上多多鼓勵南方士子,前去北京和西安,成都參與科舉,無論文武舉子,在偏遠地方中舉的南人,俸祿待遇要比南京舉子高一半,還給一筆安家費,吏部提拔優先鑑舉,前去考試,憑藉當地衙門憑證,沿途的驛站提供食宿。”

“如今,天子已經在國子監和太學,徵召志願者前往北京,西安,成都參考,許多士子報名……”

羅貫中有些小小吃驚,以前可都原籍參考,如今居然放寬了對戶籍的限制,而且鼓勵異地報考。

這是擔心北京和西安,還有成都,明年開科舉士子不足嗎?

“可是,這樣一來,我等南人生員多,豈不是擠壓了其他三地的生員中舉之路?是否會引發矛盾?”

施耐庵搖頭。

“天子暗示,只要前去北方和川蜀參考,只要沒有大錯,一律錄取賜予官身,不過,多半要留在北方,或是雲貴川蜀為官了……”

羅貫中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這樣的話,自己去北京還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掌握大明的輿論宣傳陣地,為大明鼓吹造勢,宣傳科舉好處,再鼓勵南方士子生員去北方參考。

如今,大明缺人。

哪兒都缺。

大明皇家銀行,移民,各地府學縣學,衙門裡的算吏,丈量魚鱗冊……

其實科舉開個吏科,給官場的小吏加一條上升通道,這並沒引起什麼太大的反應,因為小吏做到頭,加入算術等考試,也沒有讓大明的讀書人們有過多牴觸。

反倒是武舉……

文人們,因為武舉要考什麼,炸開了鍋,而且開始擔憂起武人會搶先文人的職務,編制。

所以報紙的宣傳,太過重要,得仔細斟酌,筆桿子要明白往什麼地方吹風。

這跟宋元時期的科舉考試比較開明有關。

此時的科舉考試,和前世大清那時候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