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要參軍(第1/4頁)
章節報錯
大漠。
大明開平衛舊址。
此地本是元上都城,至正年間,紅巾軍勐將,奇人關先生,率領十餘萬紅巾軍,和部屬破頭潘,自河南,經陝西過河套,一路北伐攻破了此城。
此戰也頗有傳奇色彩,蒙古人自己的上都老家被漢人攻破了。
自此之後,元上都城便荒廢,後來常遇春又攻破此城,但因為病重並未留守。
再到徐達率軍北伐,再克此城,將此城攻下,改名為大明開平衛,後來屢遭廢棄。
這些時日,因為商旅愈加頻繁,大明反而收縮戰線,將這開平衛廢棄,戰線全面收縮,緊靠在如今還未完全修繕好的長城關隘附近。
北元天元皇帝,烏薩哈爾汗脫古思帖木兒,正騎坐在高頭大馬上,在文武重臣簇擁下,視察這開平衛舊址。
身材魁梧,面貌粗獷,眉頭緊鎖,一雙眼眸閃爍著狼一般的冷厲。
但是看他穿著,除了傳統的蒙古長袍,還掛著漢人才會用的玉圭,箭囊上,也裝飾著江南地區的精凋玉綴,長袍瓔珞,也使用的是江南的絲綢。
更別提他腰間掛著的兩把武器。
一把是金鞘的蒙古彎刀,另外一把則是鑲嵌著紅色寶石和藍色寶石的中原漢人樣式寶劍,這無不說明,這位北元最後一任皇帝,並未忘記中原的繁華富庶。
他低喝道:“脫因帖木兒,你說,這朱棣為何要將大都還給俺等?”
被稱為脫因帖木兒的大將,自然就是王保保親弟弟,秦王朱慡王妃王敏的親哥哥,他此刻是北元的平章政事,統帥著大哥王保保留下來的十餘萬精兵,是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的鐵桿支持者。
而且,他和脫古思帖木兒都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深受漢化,故而才會抱團。
如今的北元,蒙古人互相之間攻伐殺戮極重。
脫因帖木兒道:“大漢,俺猜測,是因他們想要咱們靠近長城關隘貿易,這燕王朱棣,狡猾的緊,他不留開平衛,俺等各部帳不管買鹽巴買茶葉,都需去他北平附近的長城關隘交易,此消彼長,我等部族就漸漸南移。”
天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狼一般的眼眸閃了閃,輕輕地點了點頭。
他咬牙道:“這長城實在我蒙古諸部心腹大患,一來能抵禦俺們進攻,二來它使得俺們只能抵近長城關口買茶,朱棣和那個朱慡,在北地那麼多關隘,卻只開了三個關口可通商,如今用來賞賜阿速軍的絲綢和茶葉都不夠了……”
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說完,眼神忌憚地看了一眼身後的那些近衛軍。
而脫因帖木兒也是一驚,重重地皺起了眉。
長城,並不單單是軍事防禦功能。
它還有經濟調節功能,當大明掌控了北元的經濟命脈,當北元想買茶葉和鐵鍋,還有鹽巴時,只能在大明官府指定的幾個關口貿易,這就使得北元捏著鼻子也得認,很多蒙古小部落,已經受不了在漠南漠北吃沙子,偷偷內附,就住在長城周邊放牧,漸漸形成了朵顏三衛的雛形。
而天元帝所說的近衛軍,此刻正簇擁在他身邊不遠處。
這一大群身披重甲,體型魁梧的近衛軍,不同於其他蒙古人和色目人。
這些近衛軍碧眼捲髮,漢人稱他們為“綠睛回回”或者是“碧眼回回”,他們又叫阿速軍,乃是高加索一代的車臣人,因為善於騎射,又不懼死戰,故而被很多大元皇帝招攬為親衛。
就在幾十年前,他們的祖先還跟隨蒙古鐵騎的腳步,飲馬多瑙河畔。
當時的大元,疆域數十萬裡,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
在蒙古人的近衛軍中,除了本部的萬戶怯薛軍,就屬阿速軍最受崇信,這幫職業化的近衛軍專門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全。
因為大元自從元世祖忽必烈死後,幾十年間換了很多個皇帝。
而且皇帝都很短命。
最頻繁的時候,四年換了七個皇帝。
大汗和太師,丞相之間權力傾軋十分厲害,說來也是諷刺,殺蒙古人最多最狠的就是蒙古人,殺蒙古皇帝最多的還是蒙古人。
遊牧民族和漢人不同,似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數民族,長子長大之後,就分出部帳自己成家立業,而獨寵守灶兒。
所謂的守灶兒,便是最小的兒子,因為年歲大的兒子在成年後都分出去了,只有小兒子在身邊,家裡的好處自然都是小兒子佔,當年蒙哥大汗死於釣魚臺後,他弟弟守灶兒阿里不哥很得蒙古諸部大汗擁戴喜愛,就在草原繼位。
但是元世祖忽必烈在漢人儒臣,佛教喇嘛的幫助下在中原繼位,一山不容二主,他殺回去奪位後,將阿里不哥幽禁毒殺。
自此,這就開了蒙古人為了大汗之位瘋狂廝殺之路。
元朝皇帝對於自己人都信不過,所以近衛軍全都用阿速軍這種碧眼回回,甚至是漢人,高麗人,對於那些本部蒙古人等,卻防的緊。
脫因帖木兒重重皺了皺眉,他和妹妹王敏有些相似,不太像是正統的蒙古人,因為長期生長在中原河南一代,而且出生於河南,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經史子集也通,不喜歡蓄鬍須,只留著兩熘山羊鬍,面貌白淨,身材和周圍那些阿速軍壯漢比起來顯得比較瘦弱,更像是個漢人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