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唯念兄與王敏情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北元平章蠻子入侵,到徐達親率大軍北上協助燕王朱棣,不過短短兩月左右時間,大明在北方的戰局就有了巨大改善,首先是徐達坐鎮北平,燕王朱棣親自率軍反攻,北元騎兵雖來去自如,但劫掠了大批輜重無法快行,被朱棣銜尾追擊,俘獲兩千餘人,殺六百餘人,並奪回輜重無數。
其次,晉王朱棡也親率陽和衛,高山衛,天成衛三衛大軍,逐北元軍於集寧海子。
此地在雁門之外,地勢險要,中間海子低窪,兩邊有較矮的丘陵,十分適合騎兵出擊,但是北元騎兵卻並不攻擊,而是以小股部隊不斷騷擾,來之即走,追之即逃。
北元的蒙古騎兵,雖說經過將近百年的沉淪漸漸失去了血性,但是在元末義軍輪番數百場大戰中,又漸漸覺醒了遊牧民族的本性,他們的刀劍和盔甲雖說趕不上明軍犀利,他們也沒有明軍的火炮,但是他們仍然是當世一流的騎兵部隊,來去迅捷,騎兵衝鋒猛如雷火,箭矢紛紛如雨下。
明軍雖也多有精良騎兵,仍難以追上。
很多時候,大明糾集大軍出塞外尋找北元交戰,雙方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漠上你追我藏……
明軍就像是一位強大的劍客,雖然已經練成了絕世劍術,可是他的對手卻是一群善於突襲的蚊子。
此刻,中軍大帳中。
大明皇帝朱元璋第三子,晉王朱棡長髯垂胸,左手持著一封鷹信,以右手撫髯輕輕捋須,眉眸連閃。
自幼學文於翰林學士宋濂,學書於錄事杜還,他既有朱元璋多智謀的性格,又身材修長健碩能軍事,眉眸卻有幾分馬皇后的神韻。
史載:眉目修聳,美鬚髯,顧盼有威容,多智數。
若是論到儀容,他可以說是朱元璋諸子中儀容最端正的藩王。
“軍中文書,俱用簡化字,推行均田土改?”
朱棡望著鷹信中的內容,忍不住輕聲唸了出來,他放下鷹信,皺眉沉思,若是說道面對北元壓力最大的藩王,其實如今壓力最大的是他晉王朱慡。
晉代等地,長城尚未修建完畢,關隘缺失,北元騎兵常來劫掠。
如今的北元騎兵不再和明軍硬碰硬,他們開始用狼群的戰術,尋找大明九邊衛所的防守漏洞,不斷的劫掠和騷擾,再加上晉代等地的地主和佛頭多通北虜,使得晉王朱棡不僅要一手強硬抓軍事,還得要勤修內政,抓好軍民屯田。
這就導致,他如今手下吃兵血喝軍戶的軍頭,十分多。
晉地多戰禍,各衛所指揮、千戶權柄極重,故而貪贓枉法,侵吞民田蔚然成風,早已成了心照不宣的潛規則。這個時代的軍頭兵頭本來就是喝兵血的惡狼,朱棡既然要用他們打仗,就不能過於苛求,更何況有好些軍頭兵頭,又曾是北元降將出身,逼的過了,就地反叛。
晉代等地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軍頭們侵佔晉代各地地主鄉紳的田,地主鄉紳就去欺詐普通老百姓,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有些地主鄉紳,還有寺廟的和尚主持甚至直言,蒙古人在時,我等地主鄉紳尚無憂慮,明軍來了,侵我土地!
所以好些地主鄉紳和和尚佛頭索性攜裹著家產金銀細軟,直接投了北元,要麼偷偷通風報信。
縱然是朱棡也沒辦法,這個時代的封建軍頭性質,讓他無法在軍紀上過多維持,他捏著鷹信不由苦笑,說道:“爹啊,咱也想均田,可你得問問我手下那些軍頭是否答應?”
朱棡這苦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