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壞了,我開始多愁善感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伴,一個人如果忽然變的多愁善感,會不會是……”
坐在寢宮的桌子上,朱雄英端著一盅九鞭湯正在啜飲,忽然想起了這件事,壞了,我開始多愁善感了。
不會是人之將死,其言也……
想我五歲養生,六歲入養生大道,七歲達養生化境,自以為能對抗天命……
今天卻忽然破防。
果真是天命不可違麼?……恐怖如斯啊。
周寬,鄭和還有坐在一邊的方孝孺都是一愣。
朱允炆黑亮眼眸又露出迷茫表情,他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豬腦殼,尋思似乎大哥比自己更需要食豬腦補補,要不怎麼老說胡話……
因為此刻還沒到宵禁,朱雄英專門留下方孝孺一同用膳,明初的御膳房膳食極為豐富,不過朱雄英這張桌子上,大部分都是牛寶,羊寶,豬寶,鴨腎,兔腰等,輔以各類大補靚湯。
拿起筷子夾起幾隻鮮嫩兔腰,朱雄英一口塞進嘴裡,滿嘴流油地唏噓道:“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今我大業未成,奈何八歲之期已到乎……”
說著又夾起幾筷子鴨腎和羊寶,悲傷的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他眼神堅定,捏著拳頭,眸光灼灼:“既然如此,這段時間就要把大事都交代好。”
朱允炆烏黑眼睛透露出疑惑,低聲問道:“大哥,你常說八歲之期,這八歲之期到底是何意?”
方孝孺和周寬,鄭和都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將朱允炆偷偷夾過去的一塊兒牛寶撈了回來,呵斥道:“大人的事,小孩少打聽!你小小年紀,怎能如此貪吃,這牛寶乃虎狼之物,你把握不住。”
一口將這塊兒牛寶吞下,大口咀嚼著,朱雄英皺眉嚴肅認真道:“允炆,稍後等父親下朝,我便去向他請示,帶你讀書,你等會回去,也要給母妃稟明此事。”
朱允炆連連點頭。
朱雄英挼了挼他腦袋,看向方孝孺,說道:“方伴讀,我常聽聞,山有壞朽,雖大必虧,木有蠢蟲,其榮易落,我年幼,不諳國事,不知道方伴讀有何良策教我?”
朱雄英是誠心請教。
因為前世他就是個十六歲少年,看了很多書的十六歲少年,空有滿腹的知識,卻沒有政治經驗,你讓他再天才,也不可能玩得過李善長這類的官場狐狸精,浸營官場數十載,李善長可以說眼睫毛都是空的,朱雄英現在能做的,一方面把自己龐大的來自於後世的系統知識儲備寫出來,交給皇爺爺和老爹朱標,順便讓老二朱允炆開開眼,免得被文人忽悠瘸了。
再一個,也要培養一些政治敏銳性,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給朱元璋和朱標更好的建議。
朝堂上那幫人,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頂尖聰明人,和他們玩腦子很累,而且作為一個穿越者,朱雄英悲催的發現自己和現在這些文人在很多事情上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必須要問問方孝孺,從方孝孺身上找到佐證。
方孝孺其實一直沒怎麼動筷子。
沒辦法,朱雄英吃的這些……
牛鞭,羊鞭,驢鞭,牛寶,羊寶,驢寶,還有各種大腰子,這都是什麼虎狼之物啊……就算是方孝孺一個成年男子都不敢一直吃的,因為會流鼻血,大補之物加大補之物再加大補之物,這吃了誰遭得住啊,哪個男人禁得住這種考驗……
可是看皇長孫朱雄英模樣,這些虎狼之物,彷彿是吃菜喝水一般隨意。
而且他一點沒有流鼻血的徵兆,還有些表情萎靡,似乎還不夠補,這就離譜了呀,離了個大譜。
方孝孺腦中忽然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他忙搖搖頭讓自己正本清源,拱手認真對道:“北朝顏氏曾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此朝事之艱難,我朝繼承元祚,鄉吏皆為前元鄉吏舊人,彼前元蒙古人為主,底層鄉吏皆為蒙元貴族鷹犬惡奴,專為盤剝百姓,是以我大明如今,重在開科舉,舉恩科,納人才,吏治清明,底層百姓可得生活。”
朱雄英不由放下了正在啃著的一根牛鞭,瞥了方孝孺一眼,哎喲,不錯哦。
方孝孺居然能看到如今大明這個國家的底層官吏問題,雖說他的回答有一些侷限性,比如說,如今現在開科舉,考出來的官老爺們,絕大部分都是南方人,而且這些南方人所在的地方大部分都很富庶,他們倒是不喜歡底層官吏盤剝百姓,畢竟那些百姓都要投奔他們官老爺的,官老爺又不用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