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水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隆之自覺是個勞碌命,不管大事小情,高澄總喜歡指派他去操持,兢兢業業忙碌於本職工作的孫騰、司馬子如等人,與高隆之一比,都能被稱作尸位素餐。
當然,這般使喚下,高澄也沒虧待了他,不僅將庶妹下嫁其子,更是讓出了尚書令一職,再使高隆之身兼工部尚書,穩居高氏第一文臣。
當初高澄嫁妹,也曾有過非議,畢竟兩家人名義上同為渤海高氏,不過有當時高歡的應允與高澄堅持,終究是促成了這門親事。
在西征以前,高澄曾命令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監造多座冶鐵爐,提煉鋼鐵,儘可能去除雜質。
回師洛陽以後,高隆之雖分心於主持民眾遷徙,又臨時跑腿為高歡驗收墓地,但也沒有把這項差事落下。
到如今,終有所得,高隆之為高澄獻上五把新近打造的鋼刀,高澄拿出四把交由紇奚舍樂、薛虎兒等庫直試刀,眾人試過之後,紛紛稱讚,其質遠勝於前。
高澄為之大喜,詢問高隆之能否進一步提純雜質,高隆之卻道已經用盡辦法,高澄雖然失望,但也對其以及參與此事的匠人們頒下賞賜,並繼續由高隆之主持投產事宜。
他受夠了如今的兵械損耗率,薛孤延就曾一日用廢十五把鋼刀。
高隆之已經四十七歲的人了,兩鬢斑白的他,在一聲聲叔父中迷失了自我,更忘記了疲憊,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份差事。
送走了高隆之,高澄命人給唯一不曾使用的鋼刀打製華美刀鞘,用玉石點綴,以作裝飾。
當然不是給自己使用,而是作為轉贈侯景的禮物,眾所周知,齊王殿下不慕奢華,他也就在食、色方面講究點。
王偉受侯景之命北上吊唁高歡,同時也是觀察高澄態度,來到洛陽的當天就受到了高澄的熱情接見,既展示對侯景的重視,也是對王偉本人的拉攏。
在洛陽小住了一段時間,王偉前來向高澄辭行,這期間齊王待人接物讓他感覺如沐春風,等回了襄陽,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如實說出便是,也無需為齊王粉飾。
高澄得知王偉明日就將啟程南下,特地命人將早已準備好的禮物呈上來,說道:
“此刀為尚書令主持新鑄,還請代孤轉交侯公,盼他以此殺賊,再建功勳。”
王偉趕緊謝恩,小心接過。
臨別之際,高澄又贈金銀作為王偉南下的盤纏,王偉本要推辭,卻聽高澄交代道:
“君可將贈金一事相告,其必無疑心。”
王偉也不是愚笨之人,當即明白齊王用意,是要讓自己以此向侯景表忠,於是千恩萬謝地接過了財物,三拜而出。
送走了王偉,高澄又命人將尚書右僕射楊愔喚來,昨天二妹回家串門,就曾對高澄抱怨,說他應該將自己丈夫列為扶靈八人之一,楊愔既是信都建義參與者,又是高歡女婿,無論如何都是夠格的。
高澄摸不準究竟是不是楊愔心生不滿,不過他更傾向於是妹妹自己的想法,畢竟兩個妹妹都是自小受寵,沒經歷過什麼事,說好聽點是心思單純,尤其是二妹。
高皇后還能時常撞見大哥指派高隆之欺負天子,二妹下嫁楊愔,自然也沒人敢讓她見識人間險惡。
對待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高澄不喜歡拐彎抹角,他把楊愔喚來,便當面向起了這件事情。
楊愔聽說妻子跟高澄抱怨,不由啞然失笑。
他是個真正的聰明人,這時候應該做的不是賠罪,而是把這件事當做笑談,賠罪只會讓兩人關係看起來生分,況且這件事確實與他無關。
楊愔很清楚的知道,高歡去世,高澄需要利用一切手段拉攏高歡舊部,如彭樂、薛孤延等人,扶靈身份能夠作為他們的一張護身符,故而感激涕零。
但他楊愔與高澄是什麼關係,早在信都起義時就歸入了高澄麾下,高澄還為他提來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的首級告慰宗族,與高家二姐的婚事也是高澄撮合,憑兩人的情誼,為高歡扶靈,只不過是增添光彩而已,並無任何實際意義。
畢竟他如今身居尚書右僕射,也是高澄過往幕僚中,地位最高之人。
兩人把這件事情一說開,相顧大笑,高澄讓楊愔好好與二妹解釋自己的難處,他可不想與一個妹妹生分之後,又與另一個妹妹生疏起來,也不由感慨,這嫁出去的妹妹猶如潑出去的水,還真就一心向著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