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崔季舒(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崔季舒長子崔長君與次子崔鏡玄都是由側室所生,但因為妻子封氏沒有子嗣,只誕下了兩女,故而崔長君作為庶長子,還是被當作家業繼承人來培養。
就連為他娶妻,都是從趙郡李氏之中聘請嫡脈。
如今在崔季舒膝下承歡的小孫兒,便是李氏的幼子。
同孫兒玩耍了一陣後,崔季舒打發走了崔澈,才意味深長地對崔長君道:
“聖人猜疑心重,我若與楊愔和睦相處,則必然有一人會丟了相位,若兩人時常惡語相向,才能長久,這個道理你不明白,但楊愔清楚。
“至於勸諫聖人遠離瑤光寺,並非僅僅為了一個好名聲。
“為父十七歲就在聖人幕府效力,到如今滿頭白髮,既是君臣,又是老友。
“聖人雖有孫思邈調理膳食,但身體終究是大不如前,我又怎能見他再因女色而傷身。
“至於聖眷,你無需為此憂心,為父侍奉聖人四十多年,哪還不瞭解他的性情。
“聖人是個念舊情的人,年輕的時候就是如此,如今年紀大了,隨著舊人逐漸凋零,更是愛惜老臣。”
崔長君恍然大悟,直言受教。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崔季舒並未說出口,關心高澄的身體,並不僅僅是二人的情誼。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儲君繼位,必然是要提拔心腹,作為前朝老臣,崔季舒還不想離開權力中心,也只要高澄能夠放任他執掌尚書省這麼多年。
儲君可給不了這份信任。
昭德三十四年(公元581年),原時空中楊堅建隋的年份,當然,這一時空的楊堅,年過四旬,才坐上郡守之位,這還是靠了父親楊忠在齊軍伐周時,及時舉義,被授予官職,這才為他入仕提供了門路。
唯一不變的,是與獨孤伽羅的婚姻,堂堂郡守,居然府上連個侍妾都沒有,就連婢女,也都是姿容普通,或者年老色衰,成了官場上的笑談。
也就在這一年七月,一直擔心高澄身體的崔季舒,反而先於小高王病倒了。
六十一歲的高澄聽說訊息,拄著柺杖親自登門,探望病情。
“陛下,老臣快不行了。”
崔季舒氣若游絲道。
高澄坐在榻沿,安慰道:
“我將孫御醫帶了過來,有他在,崔相定能康復。”
崔季舒臉上泛起一絲苦笑:
“老臣醫術比不過孫思邈,但也飽讀醫書,陛下無需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