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和龍城(今遼寧朝陽)。

十萬戰兵,十五萬州郡兵以及三十萬民夫陸續在此聚集。

親王高孝瑜正在營中巡視輜重,出兵前,父親再三告誡:欲亡高句麗,首在後勤。

如今四分五裂,陷入長時間內戰的高句麗絕非是大齊的對手,只要保障自身的後勤,覆滅高句麗並非難事。

出征前,崔澈讓四個成年的兒子抓鬮,第二子高孝瑜僥倖中選。

他來到遼東與段韶匯合,並沒有攜帶嬌妻美妾,但四根斷箭卻片刻不離身。

高孝瑜在和龍城等待了數日,親往遼澤地探查路況的段韶也終於從前線趕了回來。

“秦王為何隨身攜帶四根斷箭?”

剛一見面,段韶變問出了內心的疑惑。

高孝瑜是知道這位表叔與父親的實際關係的,也不敢擺親王的譜子,而以晚輩禮相待,他解釋道:

“離開洛陽時,父皇送我出城,臨行前給了我一支箭,讓我試試能否折斷。

“我依照吩咐做了,箭矢應聲而斷。

“父皇隨後又給我三支箭,綁在一起讓我折。

“我稍稍用力,又將三支箭盡數折斷。

“父皇誇我天生神力,命我時刻都要將這四支斷箭帶在身邊。”

高孝瑜解釋之餘,臉上還帶著些得意的神情,能被父親誇獎,總歸是一件開心事。

然而段韶是瞭解高澄的,怎麼可能真的是測試高孝瑜的力氣,想必另有所指,只不過高孝瑜並未領悟罷了。

不過段韶也並沒有拆穿,有時候沉浸在自己的誤解之中,也不是什麼壞事。

段韶問高孝瑜道:

“聖人可有別的吩咐?”

高孝瑜回道:

“父皇說他將遼東戰局交給了叔父,自然是深信叔父的,故而對叔父未有指示。”

段韶微微頷首,他道:

“聖人此前命我等開春出兵,並未吩咐具體時間。

“我方才去遼澤地看了一圈,如今遼河尚處在枯水期,遼澤地道路便於通行。

“正該及早出兵,否則等氣候炎熱,冰雪消融,水量大增,道路必然泥濘不堪,大王以為如何?”

高孝瑜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