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皇子(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高澄聽說晉王高孝璋臨終遺言,是要葬在晉陽,墳墓朝北,高澄趕走了所有人,獨自坐在明光殿。
晚年的喪子之痛,並沒有擊垮他,但是高孝璋臨死之際,依舊不肯原諒自己的父親,還是讓高澄大受打擊。
他回憶著與長子的點點滴滴,卻突然發覺,自己與高孝璋,似乎也沒有多少隻得緬懷的記憶。
高孝璋與高孝瑜自從出生以後,就被送去了晉陽,交由高歡、婁昭君撫養。
直到高歡離世,回到洛陽時,早已經過了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
生在權臣之家,又是家中長子,高孝璋打小就被其母爾朱英娥以高氏繼承人來要求,他平素不苟言笑,哪怕是少年時期,也像個老成的小大人,有長者之風。
在高澄的記憶裡,他與高孝璋的關係,與其說是父子,更不如說是君臣。
他們從未有過父子間日常的溫馨。
高澄痛苦的閉上了雙眼,喃喃道: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高澄的心中滿是懊悔,悔恨的不是立高孝瓘為太子,從而導致高孝璋的怨恨。
而是這麼多年下來,他一直將自己的兒子當作治國的工具,卻從未真正給予過他們關心。
在明光殿裡悔恨了一整夜,在痛苦的煎熬中,高澄頭上最後幾縷青絲,也終於變成了白髮。
“去喚太子來。”
高澄朝殿外喊道,只是聲音中卻透露著疲憊。
在殿門處守了一夜的親近宦官著急忙慌就往東宮奔去。
高孝瓘來到明光殿的時候,雙目浮腫,似乎昨夜曾經痛哭一場。
高澄不知道他是因為大哥高孝璋的死而真情流露,還是刻意做給自己看,但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你無法要求皇嗣眾多的帝王之家,存在家人之間的真感情。
有時候,統治者為了一個好名聲,願意放下身段去演戲,總比橫行無忌要好,至少他知道敬畏。
儲君之爭既然已經塵埃落定,高孝瓘透過了高澄數十年的考核,無論是自身才能,還是施政理念,都得到了高澄的認可,他自然不會再有易儲的打算。
一進明光殿,高孝瓘就驚訝地發現父親身上出現了從前曾為有過的衰敗氣息,給人一種遲暮之感。
強忍心中訝異,高孝瓘恭恭敬敬行禮道:
“孩兒拜見父皇。”
“起來吧。”
高澄似乎是倦了,聲音顯得有氣無力。
“想必你也知道孝璋過世了,就由瓘兒你代我去一趟晉陽,為他主持喪禮。”
高澄在親近之人面前還是習慣用我,而很少稱朕。
高孝瓘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