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位之爭懸而未決,高澄諸子的競爭也不會停止。

小高王南巡期間,沒少相互爭鬥,下絆子,但如今高澄回朝,盯著他們在尚書省參與戰前準備工作,兄弟之間,誰也不敢扯對方後腿,可謂是勤勤懇懇,用心任事,活脫脫的良性競爭。

老父親大感寬慰,也沒再追究他們在自己離開洛陽時犯的一點錯。

昭德八年(555年)春,北方清平,各地忙碌於春耕,南方亦在春耕之餘,積極整軍備戰。

洛陽城中,在時年十五歲的趙王高孝琬成親後,十四歲的魯王高孝瓘也隨之準備搬出宮城,與蕭家女完婚。

“瓘兒,為父替你挑的這門親事可還滿意?”

明光殿上,崔澈毫無帝王威嚴的坐在了御階上,身側是緊挨著他的第四子高孝瓘。

“能得父皇指婚,孩兒感激涕零。”

高澄故作不悅道:

“為父是問你,見過了蕭家女,可還喜歡?”

“蕭家女秀外慧中,是個溫婉性子,孩兒自當是喜歡的。”

高孝瓘倒沒什麼羞澀表情,照實答道。

高澄聞言,開懷大笑道:

“如此甚好,等你成婚之日,為父贈你一份大禮。”

“孩兒謝父皇賞賜。”

高孝瓘倒沒有感覺到意外,其他三位兄長在大婚之時,也曾收到過父親的賀禮。

每一位皇子、公主成親,高澄總要賜下許多財物,排場雖然比不上當年他作為渤海王世子迎娶元仲華的規模,但百官賀禮也總要堆滿好幾間屋子。

三月二十,宜婚嫁。

高孝瓘找遍了陸王府,卻始終找不到生母崔宮婦。

“活生生一個人,怎麼會消失!”

高孝瓘衝著侍衛長高珣怒喝道。

讓母親親眼見證自己成婚,是高孝瓘這些時日最惦念的事,卻不想到了日子,卻尋不著人了。

高珣受了訓斥也不敢把真相道出,只得低了頭,任憑高孝瓘喝罵。

“殿下,聖上快到了,還請快些出門迎接。”

屋外的心腹管事提醒道。

高珣長舒一口氣,終於能解脫了。

高孝瓘出門前,與高珣咬牙道: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魯王府外,高孝瓘與一眾來賀的官員們眺望宮城方向,果然,不久就有天子車駕駛來,隨行的還有一抬抬望不見尾的賀禮。

馬車停在魯王府前,高澄掀開車簾走了出來,但出人意料的是不獨他一人,身後居然還跟著一名婦人。

“瓘兒,過來!”

高澄朝目瞪口呆的高孝瓘喚道。

聽得父親呼喊,高孝瓘這才回過神來,他強壓住心中的喜意走了近前。

“你自小失慈,為父忙於軍政,也不少有過問,多虧有崔氏悉心照料,才有朕今日的好皇兒,如今崔氏得封二十七世婦之一,你不可忘了她撫育之恩,需得以母事之。”

後宮妃嬪自有等級,二十七世婦僅次於皇后、夫人、以及嬪妃,位在八十一御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