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元善見(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昭德十五年(562年)五月二十八日,乘載著元善見夫妻的馬車駛過河橋。
車廂中,高家大姐神色黯然,她雙目浮腫,臉有淚痕,顯然是剛哭過一場。
時年三十九歲的元善見握緊了妻子的手,安慰道: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太后雖崩,亦可與高王為伴。”
高家大姐傷感道:
“我隨夫君施藥救人,也見慣了生離死別,只是如今發生在自己身上,又如何能夠釋懷。”
說罷,又糾正道:
“你去了洛陽,不能再稱高王,當尊呼太祖武皇帝。”
元善見搖頭道:
“也許你父親更願意被稱作高王,成全忠義之名。”
高家大姐似乎是生了氣,她瞪了一眼元善見:
“阿兄能容我家,已經是皇恩浩蕩,你我都應該心存感激!”
說著,語氣又軟了下來:
“就當是為了懷仁,這種話以後莫要再提。”
“我也不是心懷怨意,只是有感而發。”
元善見嘆息道,說著又從懷裡掏出了張師齊所著《大齊創業實錄》,津津有味地當看了起來。
書中詳細記述高家父子起兵創業的全過程,其中高歡幾乎被塑造成了忠義的化身。
就連起兵反抗爾朱氏,都是高澄故意使計,搶奪爾朱榮遺孀三百匹戰馬,逼得高歡與爾朱氏決裂。
至於小高王,那更是舉世無雙的大孝子,據張師齊所著,高澄為世子時,每至晉陽,侍奉其父無微不至,甚至親自為高歡洗滌夜壺。
元善見正巧讀到高澄孝父的章節,忍不住笑出了聲,高家大姐好奇不已,伸長了脖子看了幾眼,只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阿兄是真敢說,那張師齊也是真敢寫。”
自從得知太后婁昭君的死訊,妻子整日愁容滿面,懊悔五年前就應該在洛陽多陪伴母親一些時日。
如今好不容易見了她臉上的笑容,這讓一直擔心妻子身體的元善見跟著鬆了一口氣。
馬車停靠在建春門,掀開門簾,元善見夫婦就望見了身穿孝服的兒子元懷仁以及兒媳南平公主。
南平公主懷中還抱著一名男嬰,正是二人元善見夫婦的孫兒。
這位南平公主並非高澄之女,而是他族兄高永樂的獨女,因與元懷仁年紀相仿,高澄便在昭德五年,也就是十年前將高氏收為義女,賜以南平公主封號,為外甥賜婚。
見到了心心念唸的小孫兒,高家大姐心中的傷感也沖淡了許多,她將行禮的兒子、兒媳扶起,從兒媳手中接過了襁褓,看著酣睡的孫兒,高家大姐感覺整顆心都要化開了。
“讓我也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