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結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昭德十年(557年)十二月二十日,洛陽城降下一場大雪。
一名自南境而來的騎卒高舉一支竹竿,露布報捷,正穿越風雪,飛奔而來。
“宇文歸降!伐周大捷!”
騎卒的呼喊聲傳揚開來,守備城門的戍卒趕緊驅散行人讓開道路。
經四夷館、永橋市集過宜陽門,報捷的騎卒由銅駝街直奔宮城,沿途高喊著伐蜀大捷,洛陽百姓奔走相告,就連正在銅駝街兩側衙署辦公的官吏們,聽得府外動靜,也紛紛湧出了門。
“終於結束了這亂世!”
“我等快進宮向聖人祝賀!”
北齊諸親王以及中書令楊愔、尚書令崔季舒、左僕射崔暹、右僕射陳元康四名重臣領著文官往宮城外求見。
永昌郡王高敖曹、陳留郡王彭樂、燕郡王慕容紹宗、扶風郡王可朱渾元等一干退居二線,在家頤養天年的將領也走上了街道,去往閶闔門面聖。
戰前,高澄可謂信心十足,在他看來,統一是早晚的事,一次伐周失敗,便來兩次、三次、四次,只要不是與楊廣三徵高句麗一般舉傾國之力,勞民傷財,他都輸得起,而南周只要輸一次,那便是亡國。
但真正得知伐蜀大捷,宇文氏歸降,高澄仍是喜出望外,自公元531年他參與高歡謀劃,為父奔走,往河北聯絡士族,已經是第二十七個年頭。
曾經的小高王,如今也是三十七歲的高齡,與群臣時常以老公自稱。
只不過並沒有大臣來摸他鬍鬚,感慨:
‘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除了第五子高孝琮性情頑劣,其餘四個兒子晉王高孝章、秦王高孝瑜、趙王高孝琬、魯王高孝瓘各居一部,在政務上多有建樹,能力也得到了朝臣們的認可,只是奪嫡太過兇險,沒有高澄表態,眾人也不敢表露傾向。
高澄最先是接受妃嬪們的祝賀,就連母親婁昭君也破例來了明光殿。
這是婁昭君十年來第一次來到明光殿。
婁昭君已經五十七歲了,走路都得拄拐,高澄走下殿,心中感慨良多。
何時起,母親竟然變得這般蒼老了。
高澄還記得二十七年前,自己將往河北,婁昭君為他梳頭。
‘吾孰與晉州高公美?’
‘君甚美,高公何能及也。’
那時的婁昭君才滿三十,一顰一笑都在散發著魅力。
明光殿內,高澄看著句僂的婁昭君,動容道:
“母親!”
婁昭君聞言一愣,這一聲稱呼自從步落稽(高湛)蹊蹺而亡,與高澄母子決裂後,已經有十餘年未曾聽他喚起。
頃刻間,婁昭君老淚縱橫,她回憶起了在懷朔鎮的時光,那時高歡四處結交豪傑,從不著家,只有她與高澄相依為命,後來才又添了大姐兒。
“阿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