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隆山大戰勝局已定,尉遲迥分散將士搜捕潰卒,自己領軍追殺侯莫陳崇、李昞,誓取二人首級。

侯莫陳崇、李昞眼見追兵越來越近,而身邊的輕騎卻越來越少,在心底痛罵斛律光之餘,也只能策馬疾奔。

落到尉遲迥的手中,哪有他們二人的活路。

雙方一追一逃,早就不再顧忌陣型,然而隨著山間一聲鋒鏑,頃刻間,萬騎奔騰,聲勢有如響雷,驚得尉遲迥臉色慘敗。

“該死!有伏兵!”

話音剛落,前方山谷揚起漫天灰塵,頃刻間,一股黑色洪流衝刺而出,只見旌旗蔽空,浩浩蕩蕩而來,氣勢如虹。

“結陣!快結陣!”

尉遲迥大聲呼喊,但其麾下將士追捕潰卒,早就分散開來,如何能夠輕易聚集。

勝負的天平發生逆轉,相較於面如死灰的尉遲迥,侯莫陳崇與李昞則是大喜過望,他們也顧不得大罵斛律光陰損,趕忙散開,為北齊騎卒讓開道路。

尉遲迥看著身邊僅剩的三千餘騎,此前與侯莫陳崇部騎卒追逐、遊鬥,南周騎卒盡皆疲憊不堪,而步卒更是不成陣型。

他心知,此時後撤,被齊軍尾隨追逐,根本就沒有機會給他集結部眾,若是此戰敗了,本就是人心惶惶的南周,只怕立刻會分崩離析。

尉遲迥一咬牙,決定死中求活,他大聲鼓舞士氣,領著三千騎卒向奔湧而來的齊軍發起衝鋒。

齊軍以逸待勞,尉遲迥清楚單憑三千疲憊之士,並不能扭轉戰局,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尋著斛律光的身影,欲力挽狂瀾,需得萬軍從中斬敵將首級,只要主將身死,齊軍必然潰散。

兩股洪流交匯,頃刻間,無數騎士落馬,喊殺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亂軍之中,尉遲迥終於望見了指揮軍士奮勇廝殺的斛律光,他領著數十騎向斛律光衝去,馬槊揮舞,連殺斛律光數名親衛,抬頭大喝道:

“斛律小賊!速來受死!”

然而他卻看到斛律光早已經取下了長弓,屏息搭箭。

尉遲迥話音剛落,斛律光也鬆開了弓弦,羽箭破空,這般近的距離尉遲迥根本就躲閃不開,一箭正中其右胸。

斛律光高聲喊道:

“尉遲迥已死!餘眾何不速降!”

吶喊之餘,也不耽誤他將第二箭射出。

由於此前的吶喊吸引了眾人注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斛律光第二箭正中尉遲迥的面門,將他射落馬下。

本就是強弩之末的南周騎士見主將落馬,軍心徹底渙散,不敢再與齊軍交戰,部分人棄甲而降,也有許多騎士向成都方向奔逃。

斛律光也顧不得檢查尉遲迥的生死,與侯景分領兵馬,命侯景衝散尚未集結的南周步卒,自己則領其餘人馬追逐南周騎兵。

此前侯莫陳崇等人被追的有多狼狽,此時角色互換,南周騎卒更是不堪。

縱使他們丟盔棄甲,以減輕重量,但胯下的戰馬早已經脫了立,斛律光一連追出十餘里,沿途望見大量口吐白沫,累倒在地的周軍馬匹。

斛律光俘斬八百餘人,這才班師,匯同侯景一併收納北周降卒。

北齊善待俘虜,那也是有口皆碑的事情,也就斛律光攻漢中時,驅使降卒強攻堡壘,但也從未有過殺俘行為。

而此前高澄在討周檄文中,也向周軍將士承諾,降者不殺,戰後放歸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