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南朝,蕭繹在潯陽稱帝,蕭綱無力征討,使得二梁並立,如此情況落在蕭紀眼中,這位武陵王也難免動心。

蕭紀若無意帝位,原時空中也不會東出爭霸,被宇文泰襲佔了蜀地。

此番陳霸先由荊南迴師,帶來大量人口、物資,更是助長了蕭紀的野心。

只不過蕭紀名為嶺南之主,但是實權都在陳霸先的手中,軍中無論漢、俚盡皆聽命於他,自己若想登臨帝位,必須要取得陳霸先的支援。

十二月初三,蕭紀再往陳霸先軍營拜訪。

二人一進營帳,蕭紀便假作憂愁道:

“天無二日,一國何有二君,國家一朝崩壞,紀每每思之,食不下咽。”

陳霸先何等人物,一眼就看穿了蕭紀的心思,不過他也受夠了被建康朝廷桎梏。

“國家興衰,皆繫於上,若得明主治世,振奮以圖強,雖北人弓馬之盛,亦無所懼;若庸主當政,宵小充斥朝堂,雖有百萬之眾,亦難挽頹勢。”

陳霸先之言讓蕭紀心頭振奮,他順勢問道:

“孤之三兄,正位東宮二十年,如今貴為天子,其人雅好文章,博學多識,可為明主?”

陳霸先卻搖頭道:

“建康天子若生在尋常人家,當為一代文宗,但為君者,不在文章詞賦,而在籌謀軍政大事,建康天子先敗於二王,又屈膝於江北,已成齊人傀儡,何謂明主!”

蕭紀強忍心中喜意,又問道:

“孤之七兄湘東王繹,麾下兵精將廣,於潯陽另立中央,而朝野噤聲,其威勢如此,可為明主?”

陳霸先又否定道:

“湘東王繹刻薄寡恩,猜疑甚於齊主,我聽聞其起兵之處,麾下大將王僧辯恐使齊人得利,加以勸阻,卻遭其懷疑心向建康,拔刀擊之,如此性情,怎為明主!”

蕭紀又問道:

“莫非陳將軍所言明主是孤之六兄邵陵王綸?”

聞言,陳霸先失聲發笑:

“我聽聞邵陵王常懷弒父殺兄之心,此等不忠不孝之徒若為明主,豈不惹天下人恥笑!”

蕭紀嘆息道:

“孤之三位兄長,皆非明主,如此我蕭家社稷,只怕必將為高賊所並,不能久矣。”

陳霸先卻一改此前的矜持,熱切道:

“大王歷數先皇三子,卻獨獨漏了自身,大王受命蜀地之時,政通人和,能得僚人傾心;主政嶺南之際,知人善用,又使俚人歸附,如今嶺南百姓殷實,兵精糧足,皆大王之功也,欲存大梁社稷,非大王,無人能當此任!”

“這、這、這如何使得。”

蕭紀故作推辭道。

陳霸先卻當即命人傳喚諸將,待眾將齊至,陳霸先高聲道:

“北人亡我之心不死,如今正值國家為難之際,天子媚賊,諸王爭利,唯武陵王(蕭紀)心存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