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駐梁齊軍(4000)(第1/3頁)
章節報錯
北齊各部有序渡江,由於高敖曹、彭樂擊潰南岸守軍,得以從容整理佇列,高澄也將五個兒子帶到了江南。
渡江的九萬大軍重新集結,高澄立即揮師新亭,在蕭綸、蕭繹曾經的駐軍位置重新設立營寨。
而正在急攻臺城的蕭綸、蕭繹得潰兵回報,北齊成功渡江,出現在自己身後,一時間進退兩難。
好在高澄沒有讓二人在進退維谷的處境下煎熬太久,很快便命散騎常侍王偉入建康面見二人。
“我與齊主約為姻親,共結盟好,何故今日背盟相逼。”
蕭綸強忍心中怒火,咬牙切齒道。
堂上兩王並坐,堂下多有刀斧手侍立,院中又設一鼎,火星迸濺,濃煙滾滾,看這架勢,若是不能使二人滿意,便要烹了王偉。
只是堂前這待烹之人卻神色自若,王偉心知這不過是蕭綸、蕭繹的恐嚇之舉,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落得麗食其的下場,便鎮定答道:
“我家陛下與大王約定,不侵荊南、江州二地,如今應梁主之邀陳兵新亭,與荊南、江州無犯,大王為何以背盟相責。”
蕭綸冷哼一聲,不再言語,蕭綸接話道:
“齊主便是決心要助蕭綱?”
“非也,世人皆知我主不好鬥,專好為人解鬥,如今應邀南下,只是不忍見兄弟相殘,黎庶飽受兵災,專為調停而來。”
王偉話才出口,蕭綸便氣笑了:
“如此,我還要感謝齊主了。”
蕭繹輕咳一聲,轉移話題道:
“不知齊主要如何解鬥?”
“我家陛下願放開道路,使二王回師,二王各歸領地,哪怕是稱帝建國,吾主也不過問。”
王偉一番話著實讓蕭繹動了心,如今臺城未下,齊軍又如芒刺在背,軍無戰心,倒不如撤回江州,在潯陽稱帝,與在建康作天子,也沒什麼區別。
但蕭綸不樂意了,陳霸先還在荊南攻城拔寨呢,說是各歸領地,他又能去哪。
王偉對蕭綸的處境一清二楚,他提議道:
“我家陛下將遊說梁主,下詔嶺南,命陳霸先退兵,若陳霸先退去,則邵陵王(蕭綸)自可歸於荊南,若其抗旨不尊,則以武陵王(蕭紀)叛逆,詔天下共討之。”
蕭綸卻沒有急著答應,繼續道:
“我聽聞蕭綱以荊南為酬,邀齊主出兵,若蕭紀退去,齊主會為我留下幾郡幾縣作為容身之地?”
“建康使者確有此言,然我主不加以理會,乃無意於荊南。當初使者與二王為盟,言猶在耳,豈能為一荊南而失信於天下。我主渡江以後,屯於新亭,而非西進江州,便是明證!若邵陵王歸途受阻,我主願與大王共逐叛逆。”
王偉信誓旦旦,也終於讓蕭綸、蕭繹信服,應承下來,將這場戰事交由高澄調停。
畢竟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如今進退維谷,蕭綸、蕭繹也沒有了別的選擇。
麾下將士陸戰本就不如北齊,這段時間又連續強攻臺城,久戰兵疲,只得答應下來,暫停對臺城的攻勢。
“父皇!城外攻勢止住了!定是齊軍已經渡江!”
皇太子蕭大器望見圍攻臺城的叛軍退去,趕忙向其父蕭綱報喜。
一直盼望著援兵的蕭綱聞聽齊軍將至,不喜反憂,與蕭大器嘆息道:
“以虎驅狼,狼是跑了,剩餘一虎,為之奈何!”
蕭大器安慰道:
“兒臣素聞齊主重信,如今受邀救援,反奪人家業,此不義之舉,非王者所為。”
父子二人私語的時候,趁著叛軍退去,臺城外有人射箭報信,告知齊軍以至新亭。
蕭綱將紙條遞給蕭大器,長舒一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