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擇妃(3000)(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一名稱職的好父親,高澄一連為自己圈了好幾位未來的妃嬪,也終於肯給兒子們挑選王妃。
真不是當爹的要跟兒子搶,再過十來年,宮中的婦人們大多年老色衰,他總得為自己的幸福打算。
例如被圈定的名單中還有一名名叫馮小憐的女嬰,有道是: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這等紅顏禍水,怎能放任她將來蠱惑了自己兒子,諸般罪孽,作為慈父的高澄願意一肩承擔,其愛子之心,天地共鑑,日月可昭。
收起了略顯離譜的自我感動,高澄沉下心來為自己挑選兒媳。
正所謂娶妻娶賢,納妾才看相貌,若是亂點鴛鴦譜,給他們指個蛇蠍婦人,家宅又怎得安寧。
原時空中高孝瑜屍骨未寒,王妃盧氏便構陷婆婆宋太妃,使其被高湛冤殺,這便是娶妻不賢的惡果。
高澄將名冊翻來覆去的看,也終於為他們各自挑好了正妃。
晉王高孝章受其外祖父爾朱榮的牽連,難以被漢化鮮卑與漢人士族接納,高澄便為他指了尚書右丞崔昂之女。
崔昂與崔季舒、崔暹並稱博陵三崔,只不過相較於兩位同族,他與高澄的關係並不怎麼親近。
究其根源,還是當年信都建義時,高澄寫信誠邀崔昂、崔季舒出山,十七歲的崔季舒持信而來,從此為高澄辛苦奔走,而崔昂並不看好高氏,以閉門讀書為由婉拒。
直到後來崔暹由晉陽來到洛陽輔左高澄,為其一連舉薦崔昂、邢邵、溫子升三人,崔昂才得以入幕。
崔昂之女年紀與高孝章相彷,據名冊所載,此女秀外慧中,是個溫婉賢淑的性子。
其母閨名盧秀娥,出自范陽盧氏,高澄為長子指了這門親事,也算是用心良苦。
祖珽能夠看透的事情,他又怎會不知,這才給高孝章娶個河北四姓五族的嫡系女子,當然了,能否被河北四姓五族為代表的漢人士族接納,還要看高孝章自己的努力。
至於次子高孝瑜,高澄猶豫許久,才為他與爾朱氏訂下姻親,其妃便是爾朱摩女。
原時空中,爾朱摩女為婁昭君宮婢,高孝瑜與她早有私情,高緯大婚之日,高孝瑜偷偷與爾朱摩女說話,被高湛察覺,賜酒三十六杯,趁高孝瑜喝得醉醺醺的時候,命人下毒,高孝瑜毒發,燥熱難耐,痛苦異常,最終投水而死。
這一世,爾朱摩女還是官宦人家的清白女子,並非罪卷,自然也沒有被收入宮中給婁昭君作婢女。
高澄為二人指婚,也有一番考量,正如讓高孝章聯姻漢人士族,盼望他與漢人士族能夠緩和關係,高孝瑜娶契胡族爾朱氏的女子也是為他與契胡人牽線搭橋。
小高王內心固然偏愛第四子高孝瓘,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既然讓他們往六部歷練,全憑能力挑選繼承人,就得為他們補上因出身背景帶來的死穴。
高孝章難為漢化鮮卑、漢人士族接納,高孝瑜也因漢女之子的身份,被契胡、北鎮鮮卑輕視。
從高歡掌權,到高澄建國,這麼多年來其實內部矛盾始終存在,對爾朱榮的評價兩極分化便是矛盾的外在表現之一。
爾朱榮在高氏政權下,始終存在兩種評價,其一是以包含高歡、高澄父子在內,契胡、六鎮鮮卑們普遍對爾朱榮持肯定態度,認為他‘一匡邦國,再造區夏。’
李百藥在《北齊書·魏收傳》中道出了原由,即‘高氏出自爾朱’,便也註定了高氏與其黨羽必須拼命為爾朱榮洗白,畢竟河陰之變中,無論懷朔集團,或是武川集團,這些人都是具體執行者,也是獲利者,在爾朱榮屠戮朝臣以後,空出大量官職,眾人盡皆官升五級。
第二種評價無疑便是負面的,當初高歡授意下屬提議,以爾朱榮左命前朝,宜配食明帝廟庭,來確立爾朱榮北魏柱臣的政治地位,卻遭到漢化鮮卑與漢人士族的反對。
信都建義的元從封隆之便直指‘榮為人臣,親行殺逆’,指責其溺死胡太后、幼帝、屠殺公卿大臣。
高氏掌權十九年,其麾下兩股政治勢力,即包括契胡人在內的北鎮鮮卑,與包括漢化鮮卑在內的漢人士族,其隔閡始終未曾消減。
之所以這麼多年來,二者相安無事,不過是由晉陽洛陽軍政二元制發展至今,形成了漢人士族執政,北鎮鮮卑掌軍的局面,互不干涉。
而高歡、高澄兩父子也利用他們特殊的族屬身份,遊走於二者之間,平衡術玩得熟練。
高澄命人往戶部、工部分別將高孝章、高孝瑜二人喚來,又遣人往崔府、爾朱府將崔氏女與爾朱摩女召進宮城,便是要讓他們自己看上一眼。
雖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要跟崔氏、爾朱摩女過一輩子的不是他高澄。
哪怕明知只是走個過場,畢竟兩兄弟本就不敢反對父親的安排,更何況高澄為他們安排的王妃人選可謂是煞費苦心。
但也許是現代人的觀念作祟,高澄還是執意安排了這場相親。
至於十歲的高孝琬、九歲的高孝瓘、與七歲的高孝琮,高澄心中早有人選,不過三人年紀太小,等過些年再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