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風波(4000)(第1/3頁)
章節報錯
昭德元年(548年),九月二十七日,高澄去信蕭淵明,暗示自己需要在江南採購物資,由丹陽運往江北,希望鎮守丹陽的蕭淵明能夠提供便利,願意拿百分之一的利潤作為報酬。
齊主高澄親自去信要做的生意,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利潤,換算成銅錢,也足以將蕭淵明與他麾下的3000巡江水師給砸死。
十月初一,高澄即收到蕭淵明的回信,他表示自己回到江南以來,一直在思索該如何報答高澄的恩情,如今既然有用得著他的地方,又何必再說什麼報酬。
但高澄還是大手一揮,依舊許了百分之一的利潤,命散騎常侍王偉坐鎮歷陽,專門負責與蕭淵明接洽,安排人採買、運輸,以及賄賂。
隨著第一批淮南足陌錢在蕭淵明與巡江水師的掩護下運抵江南,高澄也為南梁埋下了一顆經濟炸彈。
十月初二,高澄再次釋出詔令,為了方便安插大將鎮守,將淮南劃分為壽、合、揚三州。
任段韶為壽州刺史,出鎮壽陽,領淮南北部地區。
命高嶽為合州刺史,出鎮合肥,領江北西部地區。
以厙狄幹為揚州刺史,出鎮廣陵,領江北東部地區,節制五萬水師。
同時,王偉被任命為揚州長史,只是他這個長史不處理政務,專職負責採購、轉運江南物資。
偌大的淮南之地,只被分為三州,其實並不妥當,當北齊在淮南的統治深入人心,日後自然會對三州進行細分。
高澄為淮南三州各留了一萬戰兵,歸於三州刺史直接統轄,又遷徙家屬至淮南,以安將士之心。
此外,三州各有三萬州郡兵,這一次高澄倒並沒有如關隴一般與三河州郡兵對調防區,究其原因是宇文泰也分田,高澄無法施恩,便也不敢讓他們與舊主相鄰。
而淮南不同,蕭衍可沒給淮南州郡兵分配田地,如今高澄以土地施恩淮南州郡兵,為了防止南梁捲土重來,士族收回土地,這些州郡兵們也得一心一意跟著北齊,更何況州郡兵也是有軍餉的,雖然少於戰兵,但也不是給南梁賣命能夠比擬。
安排完淮南諸事,高澄對段韶、高嶽、厙狄幹一一叮囑交代。
尤其是他姑父厙狄幹,命其分批分次與對岸的蕭淵明發生水戰衝突,既是練兵,也是給蕭淵明刷功勞,當然,更重要的是為偷運物資打掩護,一舉三得,說不準還真能讓蕭淵明刷戰績刷成當世名將,而非如今只侷限於口頭上。
萬一真讓蕭衍誤以為蕭淵明水戰無敵,讓侄兒當上水師大都督,那更是意外之喜,蕭淵明有幾斤幾兩,連他自己都被吹迷湖了,信以為真,可高澄哪還不清楚,就是自己手裡的玩具。
鎮守揚州期間,厙狄幹出色地完成了高澄交待的任務,屢戰屢敗,甚至險些將北齊水師的信心都給打沒了。
甚至到最後,高澄都不得不調北齊水師去剿巢湖水匪,才讓他們重振信心。
不過水戰技藝倒是越發老練,都是跟蕭淵明搞軍演,練出來的。
在厙狄幹屢屢戰敗的情況下,彈劾他的奏疏絡繹不絕,高澄每每發文訓斥厙狄幹,卻又不做任何懲處。
以致後世有人以此為由,抨擊高澄任人唯親:你看啦,這厙狄幹當了那麼多年水師大都督,打蕭淵明贏過的沒,沒有啦,沒這個能力知道吧。
而細數南北朝名將,蕭淵明絕對是不能被繞開的人物,後人總要感慨,他打了一輩子勝仗,最後一戰卻輸了個徹底。
不過哪怕最後一戰輸了,連北齊都承認,這不是蕭淵明的錯,而是隊友拖後腿。
高澄硬生生給吹捧出了一位青史名將。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十月初三,高澄領五萬騎卒,七萬步卒以及剩餘州郡兵由合肥啟程北上回朝。
同行的除了高洋、高演兩兄弟以外,還有蕭淵明四妾章、於、王、阮,高澄準備將她們四人送入洛陽瑤光寺安置,那間尼寺如今早已變了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