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貪汙受賄,拿了錢還不辦事無疑更遭人恨,蕭衍寵臣朱異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代表。

原時空的侯景對此最有發言權,朱異收錢不辦事的行為,氣得他在討梁檄文中痛斥朱異貪財受賄,並將放縱朱異貪腐作為蕭衍的罪責之一。

不過真要說朱異一點事都沒幹,也著實冤枉了他,至少合州刺史蕭範上奏,狀告侯景意圖謀反,奏疏還是被朱異給扣了下來。

此番朱異入宮之前,曾私下裡接見過一名北方來人,那人希望朱異能夠推動齊梁議和,並許諾事後必有重酬。

一貫秉持先拿錢,至於事情辦不辦全看心情的朱異居然破天荒答應下來,先辦事,再拿錢。

世人皆知齊主重諾,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主張與北齊議和,才是如今南梁朝堂的主流聲音,建康諸公都不願意再打下去,生怕在合肥耀武揚威的齊人真會渡江,甭管他們有沒有渡江的能力。

勸說蕭衍議和,既能得一份平息戰爭的功勞,又能從北齊收取一筆賄賂,何樂而不為。

其實高澄也可以選擇先給朱異賄賂,他與侯景這個落魄降將不同,朱異能耍弄侯景,難道還敢貪了他的錢不做事,但凡有點腦子都知道要與北齊天子在私底下結個善緣,而非為了點錢交惡。

至於侯景,當時在壽陽,手中兵將僅八百殘部,朱異哪能瞧得起他。

不過小高王還是穩了一波,畢竟真要成為朱異拿錢不辦事的受害者,傳到後世,著實丟人,當然,一國天子為了實現自己的企圖,拿錢賄賂他國大臣,傳出去也不怎麼好聽。

但高澄實在不願繼續耗在合肥,拿性命去填。

朱異對於蕭衍的影響力母庸置疑,否則高澄也不會派人去找他。

昭德元年,八月二十七日,南梁天子蕭衍命大將羊侃嚴守長江之餘,派遣散騎常侍劉孝儀渡江,與北齊接觸,提出議和之請。

高澄內心自然是求之不得,但他還是麾下將領配合自己演了一場戲,面對梁使的議和請求,諸將紛紛反對,以軍中將士士氣高昂為由,請求高澄一鼓作氣,趁勢渡江一統南北。

在一眾請戰聲中,知名文學家南梁使者劉孝儀被嚇得面無人色,北齊最不缺的就是雄偉悍將,如高敖曹、彭樂等人,哪個不是練塊的,就差把腦子給練成了肌肉,被一群彪形大漢惡狠狠地盯著,好似要把他生吞活剝。

不過高澄還是立排眾議,對劉孝儀道:

“自朕南征,於八公山大勝後,所過望風皆降,少有阻礙,之所以願意與你等議和,並非是士卒疲憊,尊使也見了,諸將無不盼望我渡江,使他們再建功勳。

“朕只不過是聽貞陽侯(蕭淵明)提起,貴國國主拒婚一事,其中或有誤會,這才有意止歇兵戈。”

劉孝儀放下了心裡的石頭,連聲稱謝。

他可不是朱異,當然不瞭解北齊的真實意圖,南梁君臣要是知曉北齊確有議和之意,也輪不到劉孝義渡江出使。

高澄沒有急於丟擲自己的條件,而是讓劉孝儀告知蕭衍,他願派出使者全權代表自己於歷陽與梁使談判。

以劉孝儀的身份、官職,哪能作得了南梁一方談判的主,況且現在說出自己條件,搞得好像他小高王很心急談判似的,當然,他也確實想早點把這件事情給瞭解了,近百萬人的花銷,每一天都不是小數目。

劉孝儀回到建康後,轉述高澄之言,南梁君臣見北齊願意議和,無不長舒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