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主在鼎立基業後,只要不玩兔死狗烹那套,一般來說不太依賴宗室的支援,那是後繼之人該乾的事情。

究其原因,還是君主與勳臣們在披荊斬棘、草創基業的過程中,早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同時作為開國之君,他們自身的威信也非後繼之人能夠比擬。

縱觀古今,就沒出現過勳臣集團集體背棄創業之主的現象,李淵除外,畢竟李二鳳在軍中的威信可能比他這個父親還高。

高澄與二鳳的情況大同小異,都是深度參與其父創業,並且功勳卓著,區別在於高澄是嫡長子,是無可爭議的繼承人,二鳳卻只是小宗。

高歡母庸置疑是高齊政權的創業之主,但小高王的威信也不遜其父,哪需要如高洋、高演等人支援才能坐得穩北齊皇位。

既然無需他們的輔左就能抓緊權柄,又為何還要給那些能威脅到自己的兄弟加以實權。

由於高澄的出現,歷史面目全非,在第一次科舉,名列經典科第二的禮部郎中王晞並未能與高演延續另一時空的友誼。

誰都知道小高王對自己嫡親弟弟的態度,連南征都不忘把高洋、高演栓在身邊,王晞腦子壞了才會與那位常山郡王結交。

此次斛律光西行,高澄派遣王晞隨軍,協助處理軍中文事之餘,還對斛律光與王晞另有一番交待。

出使吐谷渾國的北齊使者從親齊派大臣處得知宇文泰派人北上,立即傳回訊息,斛律光遵照高澄叮囑領兵巡視隴右,以作震懾之餘,由王晞出使吐谷渾。

王晞來到伏俟城,即刻受到了吐谷渾汗誇呂的接見,才向誇呂見禮,誇呂便迫不及待地問道:

“上國兩度遣使,又兼斛律光耀武隴右,敢問大齊天子究竟是何用意?”

王晞理了理衣冠,這才從容道:

“陛下有言轉告可汗,可汗若受宇文泰蠱惑,出兵隴右,齊軍必會退往蕭關、大散關,放棄隴右,死守關中,可汗自可與宇文泰爭奪隴右之地。”

不等誇呂面露喜色,王晞卻又厲聲道:

“然可汗違背盟誓,上天不懲,陛下亦會興兵問罪,大齊將遷都長安,以傾國之力,畢生與可汗周旋,不再南顧!”

一番恐嚇,讓誇呂嵴背發涼。

宇文泰許諾共分關隴,他得關中,由誇呂收穫隴右,有宇文泰在關中抵禦高齊,這才使得誇呂動心。

但高齊要是主動放棄隴右,死守關中,憑藉十五萬兵力,以及關東留守兵力支援,宇文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得逞。

如此,空出來的隴右宇文泰能看著自己全吞下?

即使兩方共分隴右之地,只得了半個隴右的宇文泰就能替自己擋住北齊兵鋒?

又或者讓宇文泰全吞隴右,那他誇呂此番背盟究竟在圖什麼,就為了激怒高澄,讓他如恐嚇之言中所說,與自己死磕一輩子?

誇呂不相信高澄真會惱羞成怒的放棄混一中國,而向吐谷渾用兵。

但他不敢冒這個風險,畢竟吐谷渾國的國力遠遠比不得高齊,否則當年也不會成為北魏附庸。

思忖許久,他終於有了決定,對著色厲目張的齊使王晞笑道:

“大齊天子多慮了,昔日盟誓,言猶在耳,我又怎會助紂為虐,行背盟之事,煩請轉告天子,誇呂雖蠻夷,卻也知信義,願與大齊永結盟好。”

王晞心底鬆了一口氣,但面上卻不依不饒地正色道:

“可汗既然仍記往日誓言,請斬宇文泰之使,以明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