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北朝優秀青年演員的小高王深知誘敵的前戲必須演逼真了,故而雖然定下了誘敵之計,但齊軍攻城力度可一點都不含湖,畢竟真的能在短時間內強攻下壽陽,也無需再去誘敵。

北齊用盡諸多手段,攻城五天不克,十五萬州郡兵傷亡近萬人,高澄當然不會將寶貝疙瘩一樣的戰兵用於蟻附,就算投入攻城,那也得耗到守城將士疲憊不堪,箭失石塊所剩無幾的時候。

到第六日,即昭德元年(548年)五月二十九,蕭淵明立於城頭,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齊軍攻城部隊士氣低沉。

蕭淵明走到城牆北面,望著在水師護衛下陸續駛進水門的輜重船,對身旁的三軍統帥蕭會理笑道:

“不出三日,齊寇主力必定撤圍。”

果然不出蕭淵明所料,翌日,即五月三十,高澄見源源不斷有軍械如箭失、石塊等,由水道運送盡城,終於下令停止用雜牌部隊損耗敵軍守城器械的行為,命大將斛律金領五萬州郡兵護衛十萬民夫於壽陽城外堆壘土山。

將傷兵由水師送回淮河以北後,自己則領五萬騎卒、十萬步卒,剩餘九萬州郡兵、近五十萬民夫向東往淮陰而去,似乎要奪取淮陰作為前哨站,將戰略重心由淮南西部轉為淮南東部。

沿途大張旗鼓,聲勢浩大。

但蕭淵明始終沒有動作,他不清楚高澄是不是會來一招回馬槍。

六月十四,蕭淵明得到情報,證實高澄的確領了步騎二十四萬以及數不清的民夫圍困淮陰城。

其實無論齊軍主力是否撤圍,有北面水門的存在,高澄都無法斷絕壽陽內外訊息。

由於此前蟻附攻城,州郡兵的十七肉眼可見的低落,南梁探子也將這一情況早早通報給了蕭淵明。

如今得知高澄主力已然東進,蕭淵明在下令水師向東進發,協助淮陰防守的同時,也開始謀劃將壽陽城外正在護衛土木作業的北齊五萬州郡兵一口吞下。

六月十六,由安康王蕭會理坐鎮壽陽,蕭淵明親領夏侯譒等人,統御步騎四萬,突然殺奔出城,北齊無備,十萬民夫亂作一團,四散潰逃,本就士氣不振的州郡兵們因民夫跟無頭蒼蠅一般亂竄,無法結陣抵禦,斛律金只得下令向淮北撤軍。

蕭淵明眼見齊軍潰敗,更是急催部眾追逐,一連跑出五里,到了壽陽以北的八公山下。

前秦苻堅以百萬之眾南征,給世人留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

然而這一次,八公山上不僅有草木,更有北齊五萬騎兵主力。

原來高澄在淮陰城下的騎兵根本就是障眼法,北齊騎軍一人兩馬甚至三馬,高澄於是只給騎卒們留下一匹戰馬,藏身於八公山,其餘馬匹則由步卒騎馬假扮騎卒,至於缺少的步卒,便從民夫里拉人頂替,近五十萬民夫,少個五萬人,南梁探子短時間內也難以查清。

當蕭淵明率領四萬步騎,追殺北齊潰卒五里,俘獲大批降卒的同時,自身也早已失了陣型。

八公山上突兀響起一聲鋒鏑,藏身於山後的高敖曹、段韶分領四萬騎卒自左右包抄,彭樂領一萬騎卒從八公山上衝鋒而下,有如勐虎下山,氣勢震懾人心。

蕭淵明說是有四萬步騎,實則以步卒為主,夏侯氏一萬私兵中,只有騎卒兩千人,就已經號稱冠絕一時,可想而知南方確實缺少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