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引燃紙條,發出黃色的火光,一縷嗆鼻的煙霧升騰。

“事情就交給阿惠去辦了。”

高歡交代道。

“孩兒自當為父王分憂。”

統管河南軍政的高澄責無旁貸。

高歡又轉移話題問道:

“有阿惠在洛陽,再讓菩薩(婁昭)統領禁軍,太過屈才,為父屬意由你舅父出任冀州刺史,阿惠以為如何?”

高澄第一反應是賀六渾賊心不死,要把看護自己家眷的舅父調走。

但轉念一想,自己如今完全掌控了洛陽及周邊的局勢,再讓婁昭待在洛陽,屬實是大才小用。

而隨著尉景離開河北,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必須要有值得信任的人接任冀州刺史,重新與鎮守鄴城的相州刺史段榮,鎮守中山的定州刺史厙狄幹一起穩定高氏在河北的統治。

姨父段榮、姑父厙狄幹、舅父婁昭,屬實是三父鎮河北。

從三州刺史人選也能知道相、冀、定三州對河北、對高氏的重要性。

“父王屬意由誰繼領禁軍?”

高澄沒有急於回答高歡的問題,而是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所在。

高歡反問道:

“阿惠可有人選?”

高澄叫苦道:

“父王,自王思政出鎮恆農,孩兒連繼任親信都督都找不到合適人選,不得已讓高季式拋下軍中之事,代為統領。

“不止如此,孩兒大將軍府也缺少得用的幕僚,正一籌莫展咧。”

高歡聞言大笑:

“侯淵之事,分明一封書信就能說清楚,阿惠偏要往晉陽一行,果然別有圖謀!”

高澄嘿笑道:

“父王慧眼如炬,孩兒一點小心思也逃不過父王的眼睛。”

高歡滿是得意,又問道:

“可想好了要誰?”

高澄提了一個小心,他愁苦道:

“孩兒與晉陽部將素無交集,又哪有心儀之人,還請父王為我挑選。”

以小高王的謹慎,總覺得賀六渾剛剛的問題在挖坑試探自己,一旦把心儀人選脫口而出,就證明自己平時就在觀察、接觸晉陽將領。

可高歡卻表現得毫無異樣,似乎是高澄多心了。

“看阿惠之前所用,也是能識人的,你在晉陽多留幾天,看看有沒有合適人選。”

“孩兒謹遵父王吩咐。”

高澄行禮應道。

高歡卻再沒有與他研究禁軍人選,只讓他回渤海王府拜會母親婁昭君,以及看望他新出生的嫡親弟弟高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