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秋收(6000)(第1/3頁)
章節報錯
高澄神色坦然,絲毫不見嫉恨之意,他並非不能容人的性子。
所謂快刀斬亂麻,也不過是少年人的小聰明,又如何及得上自己這些年的成就。
這一點,高歡心知肚明,稍作思量後,只是賞賜了高洋絹布,並未授予他任何職務。
不過高洋本就不寄希望於因此得用,他太清楚自己與大哥在父親心中分量的輕重,之所以展露智慧只能說是出於一個被輕視的兒子,希望父親能明白自己並非庸才,僅此而已。
至於是否會招致高澄猜忌,前些年裝蠢扮傻,不還是被那位好大哥一語道破,當年高澄就將道理與他說明白了,自己的猜忌與高洋能力無關,只是因他嫡次子的身份。
高洋不怕高澄,這些年來他已經看清了自己兄長的為人,這人猜忌心是重了點,但他好名聲,不到退無可退的地步,不會做出手足相殘的事情。
至於方才推功於高澄,說是他教導有方,以此示好,不過是為了兒子高殷,他不想將來高殷與自己一般被當成豬來養,故而希望能緩和與高澄的關係。
高氏諸子紛紛告退,高洋刻意走慢了點,等到高澄出來,靠了過去輕聲與他說起自己對高殷將來的擔憂。
高澄凝視高洋許久,突然展顏笑道:
“你做得很好,我不是說你今日推功於我,而是如實與我說出心中所想,你且放心,殷兒是我的侄兒,我又怎會虧待了他,往後你可時常讓殷兒往渤海王府走動。”
高澄防的是高洋,他不會如原主一般,在高歡死後,提拔對自己地位最具法理威脅的高洋身居尚書令、中書監、京畿大都督的高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東魏二把手。
只要高洋不能上位,高殷就不具備威脅,高澄也不介意適當表現伯父的溫情。
高洋聽後,心中長舒一口氣,自己這位大哥心思詭秘難測,但到底還是個守信的人,於是15歲的高洋生平第一次真心實意的向高澄躬行一禮,才離開渤海王府。
在高澄的安排下,他如今居住在太原公府,與王府就在同一條街上,可即使近在遲尺,沒有高澄允許,高洋連昔日的家門都登不得,這要放在民間,也算是分戶了。
高澄也沒別的用意,就是防一手後院起火,畢竟高洋也是位父兄妻妾愛好者。
時間進入六月,一直忙碌於與晉陽文武接觸,加深感情的高澄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婚事。
太昌九年(540年)六月初三,宜嫁娶,在高歡的主持下,高澄從燕然館中迎回蠕蠕公主鬱久閭氏。
兩人在一眾親朋好友、高官權貴的見證下,奉旨成婚。
然而鬱久閭氏才十歲,高澄擔心自己哪天喝醉了酒,做出禽獸事,婚後將安排蠕蠕公主繼續住在燕然館,這一點也得到了他義兄禿突佳的同意。
哪怕禿突佳再怎麼急著回柔然,也不至於讓十歲的侄女去冒險生育,這於送她去死又有何異。
渤海王府,高朋滿座,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高澄與晉陽騎兵曹、外兵曹二曹官員頻頻對飲,相談甚歡。
他們之間也算得上是雙相奔赴了,高澄希望拉攏這些僚左,將來也能更順利接管晉陽兵權,如張起、徐遠等人又何嘗不希望與高澄密切關係,以期將來能在高澄一朝繼續受用。
小高王也確實有繼續重用徐遠、張起、白建等人的想法,其一自然是他們對高氏忠心耿耿,哪怕是不受高澄喜愛的唐邕,也為高氏鞠躬盡瘁,效力了一輩子,後來在北齊將亡之際,參與擁立高澄第五子高延宗在晉陽稱帝,晉陽被周軍所破,才降於北周,斷無獻城諂媚之舉。
而趙起更是在晉陽、鄴城相繼淪陷後,依舊在遼西擁立高紹義延續國祚。
當然,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忠誠,這也與高氏對這些人的厚遇有關,拿唐邕舉例,他不止收穫晉昌郡王的爵位,在高湛繼位後,這位高洋妻妾愛好者,更是將高洋的妾室段昭儀,也就是段韶之妹,賜予其為妻。
自己最寵愛的大臣,娶了自己的遺霜,也不知高洋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雙向奔赴,總是能讓彼此的關係迅速升溫,幾杯下肚,高澄都已經與徐遠、趙起、白建、唐邕等人稱兄道弟。
也不能有了新人忘舊人,這一場婚宴高澄是真喝得醉醺醺。
第二天清醒時,卻聽人說起昨夜他喝上了頭,摟著高歡脖子要結拜,關鍵高歡也喝高了,要不是被陳元康死死拖住,父子倆說不定真要燒黃紙,焚香結拜。
高澄對此後怕不已,倒不是亂了父子輩分,而是從鬼門關外轉了一圈。
給賀六渾做兄弟,誰不怕呀。
高歡在洛陽小住了半月有餘,渤海王府幾乎日日有宴,東魏內部晉陽與洛陽兩大派系也藉此機會,相互增進感情,畢竟這是相互熟悉最直接的方式。
六月十六,高歡在建春門外十里涼亭與送行的諸子及洛陽文武道別,領著妻妾與兩個孫兒並晉陽文武及二十萬大軍啟程北上,返回晉陽。
高氏這些年修養生息,不曾出兵對外作戰,卻有高歡、高澄父子相繼出巡,最關鍵在於出巡地方與領兵出征耗用區別甚大。
領兵作戰必須攜帶大量民夫,以做後勤,這就是一筆龐大的開銷,更不用說後續一年免稅賦,更是減少了財政收入。
而出巡地方並沒有作戰任務,無需徵召民夫相隨,而無論是跟隨高澄的京畿軍,還是高歡麾下二十萬幷州胡,他們都屬於脫產戰兵,不存在稅賦一說,收取軍餉的同時,食用本就是國家供給,不存在出巡就要耗費糧食,留在晉陽卻能不吃不喝這種現象。
不過耗用其實也存在,只是相對於大軍西征的龐大開銷來說,花費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