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吐谷渾(第1/3頁)
章節報錯
太昌九年(540年)二月中旬,氣候早已回暖。
兩魏南梁都在為春耕忙碌的時候,作為曾經的北魏附庸,吐谷渾派往洛陽的使團借道柔然,又在東魏邊境等待許久,終於得到了入境許可。
吐谷(yù渾是慕容鮮卑當年分裂的一支,其先祖慕容吐谷渾是前燕奠基人慕容廆(wěi的庶長兄,因兄弟生隙,於公元283年率1700戶西遷。
慕容吐谷渾之孫葉延掌權後,以祖父之名作為族名,在青海湖周邊定居下來。
吐谷渾建國以來,一直奉行事強原則,先後附屬於宋、齊、北魏。
直至北魏末年,關隴爆發起義,這才與中央斷了聯絡。
隨後,雖然起義被平定,但北魏內部陷入權力爭奪,再也無心過問吐谷渾。
吐谷渾雖只是附庸,但其幅員遼闊,勢力範圍自西平臨羌城(青海湟源)以西,且末(新疆今縣)以東,祁連山以南,雪山(崑崙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以北,東西四千裡,南北二千里。
如今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東魏強盛,卻因有西魏阻隔,無法影響到吐谷渾。
而作為吐谷渾東鄰的西魏受限於自身實力原因,更無法干涉吐谷渾之事。
誇呂於公元535年繼任吐谷渾王,忍耐五年,眼見西魏似乎站穩腳跟,於是自號可汗,正式擺脫與拓拔鮮卑的附庸關係,建都伏俟城。
伏俟一詞為鮮卑語音譯,意指王者之城,城北有菜濟河繞行,坐落在一片地域開闊、水草豐美的大草原上。
誇呂雖自稱為汗,但也並非不知天高地厚,他派遣使團跋涉數千裡,不只是和親,更是要看一看東魏對待自己擺脫附庸關係的態度。
三月初七,使團入晉陽,高歡熱情接見了他們,對於吐谷渾所請和親,更是欣然應允。
當場敲定,由元善見娶誇呂堂妹為嬪妃,再從宗室挑選公主送往伏俟城。
使者得了允諾,興高采烈繼續南下,要走完最後一道流程,拜謁天子。
哪怕高氏掌控了東魏方方面面,但名義上的天子終究是元善見,而不是高歡,更不是高澄。
高澄得知訊息,倒也沒太多想法。
雖說再苦不能苦天子,和親這等苦差事還需勞累元善見,這讓大魏忠良小高王深感愧疚,恨不能以身代之。
但他也明白,由自己迎娶蠕蠕公主,已經很是遭人非議,再娶誇呂從妹,著實過分了一些。
畢竟世上確實沒有臣子和親的道理,迎娶蠕蠕公主是破例,而不是常例。
高歡也是出於這種考量,才決定讓誇呂從妹入宮為嬪妃。
畢竟那也只是一個從妹,掀不起多少風浪。
使團來到洛陽,驚歎於前年古都之繁華,更在面見高澄,與他交談後,為其氣度所折服。
高澄倒也沒做什麼,他只是談起了慕容鮮卑的輝煌過往,又對吐谷渾以1700戶西遷,開創今日局面讚賞不已。
認為無論是誇呂的才能,還是他祖先的功勳,稱汗無可厚非。
高澄對此總結道:
“據地萬里,擁眾十數萬,不稱汗者,未之有也。”
使者被他哄得滿心歡喜,原以為東魏得知吐谷渾自行擺脫附庸關係,定會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