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和親(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時空中,乙弗氏殞命後,鬱久閭皇后同年因難產而死,時年十五。
常有傳言,是元寶炬暗中下手,為妻復仇。
他一個傀儡若真有這份本事與心氣,又何至於下詔賜死妻子。
真正主事之人宇文泰更不可能在意一個婦人的生死,他與乙弗氏又沒有私情,怎會冒著與柔然決裂的風險行事。
不過真偽難以追溯,就算真有此心,此一時彼一時,以西魏如今的處境,乙弗皇后的仇也別想再報了。
三方聯盟中,柔然出力不如南梁,但到底是牽扯了高氏河北兵力,若真惹惱了對方,轉而與東魏聯合,便是另一番情形。
漠北,柔然王庭。
阿那瓌卻真的生出了與高氏交好的心思。
十五年前,藉著六鎮起義的機會,阿那瓌劫掠北疆,使得柔然中興,但漠北草原並非柔然一家獨大。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也就是五十三年前,臣服於柔然的高車族副伏羅部落首領阿伏至羅率眾十餘萬西遷,自立為高車國王。
自高車立國起,便逐步東進,屢敗柔然,直至六鎮起義前,高車國建立起東北至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北達阿爾泰山,西接烏孫西北的悅般,東與北魏接壤的龐大勢力範圍。
這也是北魏不計成本扶持阿那瓌的原因。
北魏與柔然堪稱百年世仇,而柔然與高車也是一堆爛賬。
高澄這些年不是沒想過與高車接觸,但高車自從十六年前擊敗柔然可汗鬱久閭婆羅門後,盛極而衰,內部走向腐朽。
又因道路斷絕,故而從未有過動作。
高澄依託自己的記憶能夠知曉高車當不得大用,而同處草原的阿那瓌也並非全然不知。
柔然養精蓄銳十五年,又逢高車衰落,阿那瓌已經在籌劃對高車的滅國之戰。
此時的他,也顧不上干涉中原戰事。
阿那瓌煩心的不只是宿敵高車,在金山(阿爾泰山)為柔然鍊鐵百餘年的突厥人不安分了。
突厥阿史那氏原本僅數百戶人,自其遷移至金山南麓以後,歷任首領都在招攬周邊鐵勒部落。
直至阿史那土門繼任部落首領,突厥部落已經有數萬人口,在他的勵精圖治下,也讓部族有了興盛之象。
阿那瓌不知道高家父子的雄心壯志,對於他來說,最大的敵人來自草原。
曾經被北魏扶持的記憶告訴他,哪怕是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也無意佔據漠北,又何況於自稱漢人的高氏。
恰逢高車衰落,又有突厥崛起,阿那瓌不願再幹涉中原戰事,將來高氏統一,實在打不過,上表稱藩便是,若是在草原上敗給了高車、突厥,才是真正死無葬身之地。
既然打定主意復仇高車,敲打突厥,阿那瓌尋求與高氏交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昔年東西兩魏共同遣使結盟,於謹請殺東魏使團,卻被阿那瓌拒絕,他特意命人護送使團迴歸東魏邊境,就是盤算著有朝一日,與東魏結好。
畢竟西魏如今勢窮,自顧尚且不暇,無力干涉漠北,但東魏強盛,是有可能給他添堵的。
當然,阿那瓌可不會因此與西魏斷絕往來,他就像一個渣男,對高澄、宇文泰左擁右抱:
‘我會睡她,但會娶你。’
阿那瓌之弟禿突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於太昌八年(539年)十一月初受命出使,欲向東魏求親。
身處晉陽的高歡得知柔然使節來訪,正在邊境等候訊息,大感驚訝。
自從柔然選擇與西魏結盟,兩方再無往來,如今驟然來使,不知其意,高歡還是派人往邊境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