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收到河西訊息的高歡立即命竇泰領軍兩萬進駐蒲坂,做出隨時西進的姿態,以此威脅,使宇文泰必須留出兵力防備。

但也確實如宇文泰所預料,高歡暫時沒有領軍西進的打算。

沒有人知道是身體原因,還是士氣問題。

至少竇泰所領兩萬人全是當初駐守華陰,未曾遭受襲營的那批將士。

高澄得知具體情況要稍晚了幾日,他正在冀州信都城與舅父婁昭相談甚歡。

而這時候,宇文泰攜帶大量攻城器械抵達玉璧城外,正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兩日後,再行攻城。

望著眼前一座堅城,宇文泰更希望高歡領軍渡河,西進救援,給他來一出圍點打援的機會,說不定高歡援兵潰敗,玉璧人心動搖,可不戰而下。

無論如何也好過強啃玉璧這塊硬骨頭。

但晉陽傳回訊息,只是竇泰領兵兩萬屯蒲坂,其餘各部未有召集,果然與他發兵前的看法一致,晉陽不會有人介入這場戰事。

宇文泰篤定高歡一面下令竇泰做出渡河姿態,迫使自己不敢全力攻城,一面又告誡竇泰,絕不能渡河西進。

心裡有了底,宇文泰只分派了哨騎打探蒲坂情報,並未如高歡所想,分兵防備竇泰。

這回還真讓宇文泰又猜到了高歡的心思。

宇文泰戰兵四萬,輔兵四萬,號稱十萬大軍北上,高歡在送別時,告誡竇泰,務必謹慎,不可再犯潼關之失。

當時,竇泰也是領了兩萬人。

再說河北,高澄將來信遞給舅父婁昭。

婁昭匆匆一覽,便問道:

“阿惠可要回洛陽?”

高澄搖頭不以為意道:

“玉璧食用可支一年,又有戰兵一萬,輔兵五千,守備充足,以王思政之能,足可抵禦西賊。”

歷史上,王思政每一筆功勳,都混含著高歡、高澄父子倆的血和淚。

無論是主張營建玉璧,據城而守迫使高歡第一次攻玉璧無功而返。

還是堅守潁川,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任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等人領十萬步騎圍城一年,想盡辦法也不能破,原主只能再度派兵增援高嶽。

最後卻折了慕容紹宗、劉豐兩員大將,逼得高澄親領步騎十一萬再攻潁川。

塔防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如今玉璧有六鎮鮮卑一萬,州郡兵五千,王思政不給自己堅守一年,真對不起他小高王特意娶了王氏。

這般想著,高澄也打定主意,今夜宿在王氏屋裡,用實際行動與王氏一起,為王思政加油打氣。

婁昭與王思政不怎麼熟,對他的才能沒多少了解,但他相信高澄的眼光,也就不再操心玉璧防備,卻又問道:

“阿惠何不聚兵潼關,伺機奪取西賊新建關隘。”

高澄對這事沒多少信心,上次之所以能襲取潼關,是因為高歡二十萬大軍西進,宇文泰來不及召集州郡兵,急著北上禦敵,便放鬆了潼關守備。

如今是宇文泰主動出擊,怎麼可能再出現手忙腳亂,沒有多餘部隊駐防關隘的事情。

這也是高澄決定繼續巡視河北的原因。

但婁昭說得不無道理,試試嘛,縱使無功也沒多少損失。

高澄當場分別寫信給駐守洛陽北豫州刺史段韶,以及司州牧可朱渾元,命二人領軍進駐東潼關,與潼關鎮將獨孤永業匯合。

其中段韶麾下京畿兵五千,可朱渾元部曲三千,潼關原有京畿兵三千,州郡兵兩千,共計一萬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