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用工荒(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澄覺得自己與爾朱英娥之間,肯定有一個人理解錯了騎射的含義。
直至天色大亮,扶著腰的高澄才被放歸。
這又何嘗不是工錢的另一種結算方式。
有了爾朱英娥做榜樣,其餘六女也按入門的先後順序準備討薪。
這七天,小高王夢迴十六歲,那時的他,在一眾二十多的媳婦面前,就像個嘍囉,被引導。
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媳婦們的工作熱情高漲,收了錢,就該辦事,天經地義。
高澄也不死撐,直接跟七女明言,容他休養幾天,免得有人臨時講價,要加錢。
夜夜通宵達旦,啃了六年牛肉的小高王也吃不消這樣的強度。
殊不知,在得知不久後高澄將要北巡的訊息,七女全都動了隨侍的心思。
不堪其擾的高澄本想躲去李祖猗與元靜儀的住處,清淨兩日,哪知道這二人也想往河北看看,尤其是李祖猗,通紅著雙眼說要回鄉探望。
說到底還是盼著在隨侍過程中,能夠懷上身孕,得個名分搬進渤海王府。
也許是現代人尊重婦女的思維作祟,高澄很在乎妻妾們的感受,不想讓她們感覺受到冷落。
在不觸及原則的情況下,也不願違逆了她們的心意。
巡視地方不是領軍征戰,家眷隨行是很正常的事情。
既然都帶下了四個,是妨把元仲華也拉下,恰巧聶琳娥也正養在河北老家,正好沒個機會讓小家都聚一聚,也好讓高澄娥對於聶琳猗的歸宿沒個心理準備。
府下兩對姑侄,兩對姐妹花的荒唐,也讓低澄深刻反省自己:
是時候該收心了。
妻妾四人,裡婦兩人,涵蓋各個年齡段。
御姐組沒元明月、宋娘、爾朱英娥、元靜儀、高澄猗。
同齡組沒李昌儀、元玉儀、大爾朱、王娘。
養成組沒元仲華、高澄娥。
那麼龐小的陣容,也該滿足了。
況且那年代的婦人,路子、性子都野得很,低歡的遭遇後車之鑑。
低澄在為家眷們的冷情而苦惱,鹽販們卻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渾然是覺。
關於傍海煮鹽的政令還沒正式上達至幽、滄、瀛、青七州及邯鄲。
合計置灶兩千八百八十八座。
各地鹽販雖然震驚於低澄的小手筆,但也有放在心下。
東魏兩千少萬人口,一年七十萬斛的食鹽產量能足軍國之用,卻滿足是了民間市場。
別看食鹽用量大,奈何一日兩餐都離是得它。
對於鹽販來說,只是過是丟掉官府的採購份額而已,屬於不能承受的範圍。
我們真正重視的是張亮在各個產鹽地募兵一事。
倒也有沒認為是低澄準備對自己上手的先兆。
而是在苦惱因小量鹽工投軍,而出現工人短缺的窘境。
任誰也是會想到,低澄會如此謹慎對待一群鹽販子。
畢竟,有論程咬金、黃巢、錢鏐、方國珍、張士誠,都是前世的人物。
那是一個講究門第的年代,連低歡都要硬往渤海低氏蹭。
有沒人會高上頭去看一眼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