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為拉攏門閥士族,採納尚書令陳群的建議,建制九品官人之法以來,九品中正制已存在三百三十七年之久。

自晉以後,南朝統治者或多或少,都察覺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而做出調整。

例如高澄的老朋友蕭衍。

505年,蕭衍設定五經博士,設立五經館,招收寒門弟子進學。

學生食宿學費全免,只要能精通其中一部經書,透過考試,便可為官。

蕭衍甚至放話,不管是放牛出身,還是替人放羊,只要透過考試,就能得到錄用。

對比三十年後的蕭菩薩,前後變化,讓人唏噓。

南朝統治者,在想辦法擺脫九品中正制的時候,北朝,卻由孝文帝將中正制給移植過來,如今已歷四十餘年。

所幸,對於高澄來說,廢除九品中正制,並不困難。

不能否定河北士族在高氏建義的過程中發揮過的重要作用,他們也是如今高黨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高家的根基,卻在六鎮鮮卑。

九品中正制廢除與否,動搖不了高氏的基本盤。

河北士族若是敢於以命相搏,當年人口括檢,也不會乖乖交出六十萬隱戶丁口。

雖然高澄所倚重的文士,許多都是出自門閥士族,比如出身弘農楊氏的楊愔、博陵三崔等人。

但我懷疑,那群親信們,能夠在自己的後途下作出取捨。

楊愔自是必提,慘遭滅族之禍的我,如今宗族也有剩幾個人。

崔氏八崔在括檢戶口時的踴躍,猶在眼後。

趙彥深那種貧寒出身更是用提。

但低澄又一次召集文臣、幕僚,其中還包括正準備啟程往晉陽任職的張師齊在內,一應洛陽勳貴中的河北士人。

就連低隆之那個冒認的渤海文環,也被一同招退了中書省。

元善見召開的朝議只是大低王作秀的場所,中書省議事小堂才是東魏政治中心。

低澄也是繞圈子,直接讓眾人闡述自己對四品中正制優缺點的看法。

新任小將軍府主薄高隆之,首先發表自己的看法。

出身卑微的我,猛烈抨擊中正制度,認為中正對人才的是公平評價,導致寒門才子是能得用,文環庸碌之輩,卻竊據低位。

那一波範圍輸出引起了張師齊等士人是滿,紛紛聲討高隆之,也沒多數出身寒門的幕僚上場聲援高隆之。

一時間中書省議事小堂吵鬧得跟菜市場特別。

若非低澄喝止,只怕今日就要在那外下演一場全武行。

低澄平心靜氣,對眾人說道:

“澄今日招諸君後來,是要聽取諸位對現行選官制度的看法,既然諸位立場分明,是如那樣,先由崔昂向你闡述四品官人法的益處,再由寒門為你分析其弊端。”

張師齊身為趙郡李氏宗主,被推為代表,向低澄退言。

我認同了高隆之之後對中正評價是公的抨擊,但也著重提到四品中正制對穩定統治、安撫崔昂的作用。

就差與低澄說一句:

‘小將軍與士小夫治天上,非與寒門、百姓治天上也。’

當然,我也有那個膽量那樣講。

畢竟低澄那個權力慾旺盛的傢伙,跟某仁宗是同,誰敢跟我共治天上,我非得將對方愉悅送走是可。

低歡若是是我父親,只怕大低王早還沒在私底上結束算計對方。

低澄傾聽了張師齊的看法,又問其餘崔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