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使團境遇(第1/4頁)
章節報錯
五馬渡位於建康西北,相傳永嘉之亂,神州陸沉,中原衣冠南渡,當時有琅邪王、汝南王、西陽王、南頓王、彭城王五位司馬氏宗王由此渡河,便有了五馬渡的名字。
江岸舟船雲集,商船裝卸貨物,客舟辭舊迎新。
一艘橫穿長江的使船停靠在渡口。
溫子昇先祖溫嶠是東晉名臣,先後平定王敦、蘇峻之亂,在江南立下赫赫功勳,死後追贈使持節、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
晉室早已作古,但踏上五馬渡,緬懷先祖功跡,溫子昇滿懷激盪。
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他追憶先祖榮光,在碼頭上等候許久的蕭梁官員領著江東文士,已經笑吟吟地走了近來:
“久聞溫先生盛名,江東士人無不翹首以待,陛下也在宮中等候先生覲見,請隨我先往洛陽館稍作休整。”
溫子昇自無不可,這位負責接待的官員倒是一個好相處的,沒有佔嘴上便宜,若是直說要溫子昇往四夷館休息,他定要好好論道中原究竟算不算夷這個問題。
與前來迎接的官員以及江東文士互通姓名後,又是一番見禮,才領著使團隨南梁官員入城。
沿途回想起那些江東文士或景仰、或嫉妒的眼神,溫子昇心中瞭然,這一趟建康之行,只怕少不了要以文會友。
好在自己是有真才實學的,也不至於怯場。
車隊駛過深深的城門洞,溫子昇掀開車簾,入眼是一片熙攘的繁華景象,大道兩側不斷傳來各種口音的金陵雅音,讓溫子昇誤以為回到了洛陽城。
西晉定都洛陽,以洛語為官話,稱為雅音。
衣冠南渡,一口雅音的北方士人佔據了江南話語權,而洛陽官話與一部分吳地俚語相結合,也就成了如今的金陵雅音。
車隊一路行至洛陽館,溫子昇進門卻撞見一個意想不到的舊相識,爾朱氏核心人物之一,總督徐兗之地的彭城王爾朱仲遠。
“與溫舍人一別經年,不想卻再江南重逢。”
爾朱仲遠揚聲笑道。
溫子昇曾任孝莊帝舍人,爾朱仲遠才有了舍人的稱呼。
爾朱仲遠早沒了昔日意氣,不到四旬年紀,卻已然兩鬢斑白,縱使精心裝扮,也遮不住垂垂老態。
“子昇也不曾想到還能與爾朱公相見。”
溫子昇感慨道。
爾朱仲遠的神色很熱情,詳細詢問族人的境況。
溫子昇一一作答。
得知族人以及爾朱榮、爾朱兆的家眷都被高歡妥善安置,沒有為難,爾朱仲遠唏噓不已。
當日斛斯椿反叛,捕殺他兩位兄長爾朱世隆、爾朱彥伯,而領軍西歸的爾朱度律、爾朱天光同樣死於斛斯椿之手,城中家眷幾為此人屠盡。
聽說這一訊息後,他只帶著家眷,一路南逃,投奔蕭梁。
後來聽聞弟弟爾朱弼帶著部眾南行途中,被部將所殺,也不由得一陣後怕。
唏噓過後,爾朱仲遠對溫子昇長嘆道:
“仲遠所恨者,唯斛斯椿、賀拔勝二人,世子斬殺斛斯椿,為仲遠兄弟復仇,驅逐賀拔勝,更是讓我出了一口惡氣,煩請溫舍人代為向世子表示謝意。”
當初韓陵之戰,就是爾朱仲遠部將賀拔勝反叛,才使得爾朱氏聯軍在難以擊穿高歡車陣的情況下,陣腳大亂,最終導致聯軍潰散。
爾朱仲遠對賀拔勝的恨意可想而知,至於斛斯椿則更不用提,是他毀滅了爾朱氏重整旗鼓的機會。
至於究竟恨不恨高歡,誰也不清楚,想來是恨的,今日這番示好只不過是擔心北方使團與南梁議和,趁機索要自己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