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坐在院中,傾聽婦人自述過往,說到心酸處,婦人流起了淚。

又自覺哭哭啼啼,在高澄面前給丈夫丟臉,趕緊抹了眼淚,起身賠不是。

也許是曾經相同的境遇,觸動了高澄內心最深處的記憶。

他帶著一絲傷感,寬慰道:

“無妨,真情流露而已。”

高歡也曾是顧家的。

但婁昭君這樣一位侯府孫女,毅然下嫁給剛被韓智輝父母拒婚,看守城門的戍卒高歡。

期間夾雜著嫉妒者的閒言碎語,也讓高歡下定決心做出一番事業。

擔任信使期間,高歡目睹洛陽禁軍暴亂,知曉亂世將至,於是散盡家財,四處交往豪傑。

而高澄,則是在高歡做出決定兩年以後才出生,他的童年並不幸福。

幼年的記憶裡,高歡因信使的差事,常年奔波在外,好不容易回家也是從婁昭君手裡拿了錢,立馬出門呼朋喚友,找地方喝酒吃肉。

再回來時,總是帶著一身酒氣,常常把向父親求抱的高澄踹開,抱著婁昭君進屋。

賀六渾在人前越來越體面,孫騰、劉貴、司馬子如、蔡俊、賈顯智、侯景等等這些有臉面的人物將他視作好友。

就連懷朔鎮將段長也鼓勵他:‘你有濟世的才能,這輩子不會虛度,我年紀大了,看不到你未來成就,但請你照顧我的兒孫。’

為了回報這一句鼓勵,高歡掌握權力後,追贈段長為司空,授予其子段寧官職。

但在懷朔時,高歡的風光與婁昭君、高澄無關。

高澄母子日常接觸的都是目光短淺的左鄰右舍,這些人不瞭解高歡的志向。

他們只看見一位豪族女郎下嫁給底層戍卒,而那人卻只知道揮霍她的嫁妝。

於是,背地裡他們會對高澄母子指指點點,譏諷婁昭君沒有眼光,嘲笑她嫁錯夫婿。

至於高歡能夠與懷朔鎮上層人物交往,他們也覺得不過是借了婁昭君孃家的勢:

‘若是我娶了婁昭君,有了婁家相助,也能與那些人為友。’

高澄拉著婦人的手,目光清澈地向她傾訴自己童年的不幸,聽得張德興夫婦一陣長吁短嘆。

夜色漸深,張氏懷中嬰孩的啼哭才將三人喚回神來。

眼看時候不早了,高澄起身告辭,張氏要留高澄用飯,但張德興卻頗為猶豫,他擔心錦衣玉食的高澄能否吃得慣自己家的粗茶淡飯。

沒想到高澄卻一口應了下來,不止如此,還要求往廚房參觀。

細節之處見真章,張德興究竟是否作偽,看一看廚房更穩妥。

高澄隨張氏走進廚房,張望了一眼,廚房裡懸掛了三塊風乾的豬肉,也有不少蔬菜堆在角落裡。

他特意揭開米缸,裡面還有小半缸粟米。

看到這些,高澄滿意起來,張德興好歹是個官員,縱使廉潔奉公,在鄴城買不起大宅子,也不至於吃糠咽菜。

真要是廚房裡都是野菜,米缸裡全是穀糠,一副家徒四壁的模樣,那一定是故意為之。

走出廚房,張德興正從院子裡的雞籠中捉了一隻母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