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招攬賢士(第1/4頁)
章節報錯
高澄與爾朱英娥維護大魏正統,嚴懲奸佞的時候,大都督府長史崔暹帶著一名中年文士來到府外等候通傳。
得到通稟,高澄讓人將崔暹的屏風立在會客的廂房,這才讓迎客管事前去迎接。
往廂房內等了一會,崔暹與中年文士齊至。
“季倫這是為我帶來了哪位賢才?”
高澄爽朗的笑聲將崔暹的注意力從屏風上拉回。
帶著一絲自豪,崔暹為高澄介紹中年文士道:
“大都督,這位是河間邢邵,邢子才。”
高澄拍桉而起,驚喜道:
“先生就是與溫子升、魏收並稱北地三才的邢子才!當日我向季倫求賢,季倫第一個便向我舉薦了先生。”
崔暹略感詫異,當日明明最先舉薦的是宗親崔昂,但看到邢邵投來的感激目光,瞬間明白了高澄這樣說的用意:
‘世子愛我。’
感激的看了一眼崔暹,邢邵不敢因過往的才名自傲,他謙遜道:
“不敢當世子讚譽,邵不過是埋首讀書的庸人,世子孝義著於海內,安邦治國,又有管樂之才,邵才是仰慕已久,今日一見,只恨世人少識真顏,否則孝義美高郎之名,又怎會被世子才能所掩蓋。”
高澄對邢邵的第一感覺好得出奇,一番話簡直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就是因為自己功勳卓著,因此掩蓋了孝義之名。
至於美高郎,雖然有漢末美孫郎、美周郎這倆短命兄弟觸黴頭,但無傷大雅,自覺長壽能使蕭衍愧顏的小高王也不是心胸狹隘的人。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高澄主動向邢邵詢問起自己的為政得失。
本以為會先聽他說均田,不想邢邵卻興致勃勃地與他談論起了滅佛:
“國朝崇信佛教,耗費民力大興廟宇,世子不懼非議,懲處妖人以養軍民。大快人心,邵在鄉間,每每聽聞此事,不由為之振奮。”
“我父子兩代忠良,為國為民,尚不惜身,何懼非議,所願者,唯大魏昌盛而已。”
雖然出乎預料,但也是自己平生一件得意事,高澄擺著手說了一句,又疑惑道:
“今日聽先生所言,似乎不信佛陀,難不成子才崇尚道教?”
邢邵卻搖頭道:
“邵不信佛、道,尤其不喜僧道借神佛之事蠱惑人心。”
居然是個無神論者,這讓高澄對他更生好感。
兩人之後又就神佛之事展開討論,邢邵向高澄詳細闡述自己對於東晉以來,佛教所倡導的神不滅論的看法。
佛教認為人的形體或會消滅,但神魂能夠永存。
邢邵認為形神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蠟燭與燭火,蠟燭燃盡,燭火也將熄滅,人的肉體一旦死亡,神魂也將隨之消逝。
這個觀點,身為穿越者的高澄有不同意見,但他沒有表態,而是轉移話題繼續與邢邵探討為政得失,而崔暹也加入了這場談話。
高澄有時為了籠絡幕僚,常常說話不著邊際,但關係到一些敏感問題,他慎之又慎。
即使身為穿越者的自己相信人死神滅,他也不會出言贊同。
甚至會打擊神魂不能永存,將會隨著肉體而消逝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