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家事(第1/4頁)
章節報錯
高澄在定陶揀選賀拔勝舊部,裁撤其中武川鎮豪傑出身的將領與賀拔氏家兵,將他們送往晉陽交由高歡安置,共計得兵四千人。
他並沒有急著將這四千人立即納入京畿軍編制,這種事情需要經由高歡同意。
但這批人,無論如何他都要定了。
為此,高澄甚至徵用兗州府庫,為四千鮮卑兵補發四石米糧,彌補外兵與中兵餉額的差距。
這一舉動耗糧一萬六千石,卻讓他徹底收服了這支部隊的忠誠。
記著新人,高澄也沒有忘記舊人,他徵調附近幾個州郡的庫存布絹,就地為兩萬五千京畿將士發放賞賜。
一切安置妥當之後,高澄回師洛陽,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派遣信使往晉陽通報訊息。
至於丟了部曲的賀拔勝,孤身南奔,徑直往譙州小黃縣(安徽亳州方向而去,決心投奔蕭梁。
也不知將來到了建康,遇見韓陵之戰被他背刺的爾朱度律又是怎樣的場面。
譙州原屬北魏,是為南兗州,高歡與爾朱氏大戰,南兗州被南梁趁機佔據,這才改名為譙州。
高澄沒有急於收復失地,不把關東之地消化了,妄開國戰,苻堅就是反面典型。
這也是高歡遲遲沒有向關西動兵的原因。
對於高歡、高澄來說,關東各地行臺才是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
而之前為賀拔勝加授西南道大行臺,也正是這兩父子為了裁撤行臺而找的理由。
賀拔勝截殺天使的訊息已經傳揚開來,起初還有許多人認為是高歡為了剷除異己而栽贓。
但隨著西兗州潰兵與被高澄收編的賀拔勝舊部佐證,眾人終於不再懷疑。
至於當初散播流言的究竟是蕭梁細作,還是聽望司探子,也沒有人再去深究。
高澄回師洛陽,將好兄弟元順腐爛發臭的屍體送還家眷,安撫其父元懋、其子元偉,又親切慰問元順妻女。
征伐兗州,高澄扶棺而戰的舉動,也讓元順的家眷感激涕零,元順之女年紀比高澄稍大,卻口稱叔父,再三拜謝。
高澄見這位侄女相貌可愛,也拉著她的手,回憶與元順在虎牢相遇後的點點滴滴,情至深處,總要與侄女相擁而泣。
與大侄女談心一番,高澄又匆忙北上,往晉陽與高歡商議下一階段的行動。
晉陽,大丞相府。
“阿惠,你這次做得很好,戰前廟算,逼迫賀拔勝只能犯險,深得為父用兵的精妙。”
高歡撫著高澄的頭頂,略帶幾分自得。
可聽在高澄耳中,總覺得這不是什麼好話。
老爹什麼水平,他清楚得很,軍事才能也就那樣,一手好牌,天胡開局打得稀爛。
真正值得稱道的是他離譜的個人魅力,以及對人心的洞察。
高澄也不願意打破這難得的父子融洽景象:
“父王深諳兵法,孩兒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而已。”
“阿惠無須妄自菲薄,你還年幼,可待將來。”
高歡勉勵道,如今的他還未遭受現實的毒打,最是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
高澄在洛陽治政,高歡在晉陽領兵,父子兩難得見面,自然不會把時間浪費客套寒暄之上。
“裁撤行臺一事,阿惠打算如何著手?”
高歡問到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高澄早有計劃,他回答道:
“孩兒將以賀拔勝叛亂為由,向天子闡述行臺之害,同時請辭河南道大行臺,以作表率。”
當初得到河南道大行臺一職時,高澄就明白,高歡不曾言明的用意就是在這件事情上,讓他帶頭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