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軍餉(求訂閱)(第1/4頁)
章節報錯
‘太昌二年四月,天子聞僧眾不法,命京畿大都督澄徹查,澄以罪證示於天子,天子大怒,下令抑制佛事。
大都督澄受命查封寺院,所得錢糧盡數送往國庫,不取分毫。
時人聞之,贊曰:澄之廉潔,古今未有。’
高澄很滿意的放下文稿,勉勵記室參軍張師齊道:
“以後也要如這般務從實錄。”
張師齊應聲稱是。
主君說要務從實錄,不會真有人這麼幹吧?
上一個當真的人可是被滅了九族。
其實就算張師齊照實記錄,高澄也不會要他命,國史案只是拓跋燾殺崔浩的藉口而已。
不過記錄言行的差事肯定會換人。
看重自己身後名聲不丟人,二鳳哥哥唐太宗那樣的人物都不能免俗,更何況小高王。
將來自己子孫爭點氣,將王朝延續三四百年,後人再去著史,時隔三四百年,他們能知道什麼情況,不還是要靠張師齊的第一手資料麼。
至於時人的筆記、日記,那都是野史,都是小高王的政敵汙衊。
高澄就喜歡精心打扮歷史這位小姑娘,寵女兒嘛,能理解。
不多時,又有家僕來報,新建的度牒司按照高澄的要求,已經選拔了一名僧人,前往天竺求取大乘真經。
高澄命人將僧人喚來,這僧人年紀不大,才二十四五歲,按照高澄的劃分是屬於還俗之列,他離六十可差得遠。
《最初進化》
但洛陽往天竺路途遙遠,不可能讓一個六十歲老僧跋山涉水,只能破例從原本要被逼還俗的僧人之中尋找。
高澄給了這麼個繼續侍奉佛祖的機會,然而應者寥寥,誰也不願意踏上不知兇險的旅途。
但佛門有敗類,同樣有向佛之心堅定的赤子。
“敢問這位大師法號?”
高澄厭惡佛門敗類,但這種為了信仰,不避艱險的僧人值得他敬佩。
“小僧慧光見過高檀越。”
慧光和尚雙手合十道。
高澄看這和尚很順眼,特意提醒道:
“此去天竺,路途不下五萬裡,且不說盜匪叢生,更有荒漠阻隔,慧光法師可要思慮周全。”
慧光和尚對此行的艱難早有預料,他感謝了高澄的好意,堅持道:
“天竺賢僧不遠萬里而來中土傳教,小僧也願效前人之志,為中土求取大乘真經,再興佛法。”
高澄不再多勸,轉而對慧光道:
“路途遙遠,我贈你一匹白馬代步,再為你發放三份度牒,許你帶三名弟子隨行。”
慧光謝恩而退,高澄不知道的是,這位虔誠的僧人,便是歷史上地論師南道派的開創者,被稱為光統律師。
在佛教傳說中就是他與另一位大法師流支三藏一起迫害菩提達摩,下毒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