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的計策並不複雜,就是讓一群聽望司探子裝作道士,四處宣講和尚的醜事。

真正起到作用的,還是佛道兩家日積月累的矛盾。

高澄也沒有把假扮道士的聽望司探子們招回來,反正洛陽城裡僧多道少,乾脆讓他們助道士們一臂之力。

還能伺機拱火,有他們挑撥,兩夥人很容易打起來。

高澄的目的很明確,先將那群武僧給抓了,剪除佛教的反抗力量。

想來那群武僧也不會為了鬥毆的罪名而反抗,那點小事能關多久呀。

此時,城中各處道觀都被僧人給堵住了,提著棍子揚言討要說法。

道士們也不甘示弱,護住了觀門與和尚對峙。

洛陽又掀起一股動亂,但與上次不同,民眾們都沒帶怕的,更是在一旁看起了熱鬧。

城裡要是少了閒人,高歡、高澄兩父子好寡婦的傳聞,又怎麼會傳得人盡皆知。

和尚與道士相互謾罵,時不時還會誦上一句阿彌陀佛、無量天尊。

圍觀的人群發出鬨笑,慫恿著讓他們快點動手。

正相持呢,哪知道幾個道士將手中木棍扔了出去,砸向僧群。

眼看木棍飛來,和尚紛紛躲閃,但還是有人腦袋上面捱了一棍。

僧人們這下可不幹了,你們人少還敢這麼勇?紛紛揮舞著木棍衝向道觀。

眾道士見他們來勢洶洶,也不敢退,今天退了,讓這群和尚砸了道觀,往後在洛陽還怎麼抬得起頭。

兩方棍棒交接,喝罵聲、叫痛聲此起彼伏,場面亂作一團。

寶慧和尚也跟在人群之中,他一邊暗罵牛鼻子欺人太甚,挑事的是道士,最先動手的還是道士,簡直不把他們洛陽數萬僧眾放在眼裡。

一邊又在尋找那幾個最先動手的道士,卻怎麼也見不到身影。

“呸!敢惹不敢扛,定然是已經逃了。”

寶慧和尚於是不再尋找,跟隨眾武僧與道士物理交涉。

這一幕在洛陽各處道觀前都有上演,而那群惹事的道士,正是聽望司探子假扮。

被圍堵的道士無從查證他們的身份,自以為是別的道觀前來助陣的道門兄弟。

和尚道士打得熱鬧,圍觀民眾也看得起勁,正鼓掌叫好時,遠遠地,馬蹄聲與奔跑地腳步聲傳來。

在和尚道士以及圍觀民眾們詫異的目光下,段韶大聲喊道:

“奉京畿大都督、渤海王世子之命,京畿軍平定城中騷亂,參與鬥毆者統統抓捕,反抗者、逃竄者就地格殺!”

軍令一下,麾下三千鮮卑步騎與兩千州郡輔兵四散開來。

一聽說逃竄者就地格殺,別說是和尚道士,就連看熱鬧的人都不敢動彈,生怕自己被誤殺了。

正如之前所說,鬥毆能被關上幾天,和尚道士們哪願意為了這點罪名,冒著喪命的風險逃跑。

一個個放下手中的棍子,乖巧得很。

段韶負責城北,而堯雄所部五千人則主持城南。

兩人四處分派部眾,待城中騷亂徹底平息,統計過後,送往聽望司府衙,高澄才知道今日抓捕了僧人三千餘人,道士也有千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