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回洛(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進入四月,暖陽初夏。
高歡對三荊的任免在經過天子蓋印後,分別送抵了高澄、侯景手中。
侯景得知了自己由深居腹地的濟州,調任荊州刺史,治所移至襄陽。
他對此倒也沒有異議,畢竟襄陽的重要性擺在了那裡。
更何況高歡允許侯景再次擴充部曲五千人,領一萬五千士卒抵禦陳慶之,另外還有數千荊州州郡兵歸於侯景麾下,合計有兩萬兵馬。
亂世之中,兵強馬壯才有底氣,可如今高歡大體上坐穩了關東之地,秩序初步建立,自然也沒了將領們肆意擴充部曲的機會。
侯景得了這麼件好事,自然欣喜,接到調令後,立即揮師西進,赴任襄陽,計劃精選壯士,充實部曲。
而高澄也在安排東荊州、南荊州兩地事宜。
他對高歡的微調並沒有什麼看法,賀六渾不看重河南是一回事,但在源子恭與侯景之間,顯然更相信自己懷朔老鄉侯景的能力。
把三荊最為重要的荊州交予侯景,也說得過去。
高澄對楊愔、源子恭交代道:
“兩州之地只有州郡兵各四千人,梁人若來,閉門堅守,等待援軍,切莫浪戰。”
楊愔、源子恭各自應諾。
高澄又對源子恭道:
“靈順,我會命高敖曹領本部暫駐安昌,以作威懾,你需儘快發動民眾修繕安昌城防。”
源子恭聞言請示道:
“世子,可否將獨孤如願等人的部曲留在安昌充作苦役,給予民眾休養。”
高澄稍作思考便同意了這一請求,反正都是勞動改造,當礦工之前,先在安昌積累築城經驗,將來說不定還能為高歡修陵寢。
順著這個由頭,終於把王思政給記了起來。
然而王思政從去年五月底關到了今年四月初,眼瞅著都快一年了。
拋開那個倒黴蛋,高澄又叮囑源子恭道:
“你要時刻提防,也莫要壓榨過甚,讓苦役半死不活,才是穩妥之舉,城防修繕後,將苦役交由高敖曹押送北上。”
他當然不會把獨孤如願的舊部久留南荊州,大魏礦業還需要這些人辛勤勞動。
源子恭領命而退,一想到世子看重,願意將荊州託付於他,源子恭就覺得渾身鉚足了幹勁。
雖然被改任南荊州,但源子恭也能夠理解高歡的決定。
畢竟侯景為軍中大將,收復東荊州又立新功,荊州刺史一職非他莫屬。
高澄又看向楊愔,本想告訴他事不可為,棄城保全性命為上。
但仔細一想,逃命這種事楊愔還用自己去教?
萬一以後遇了危險,楊愔拔腿就跑,自己在身後高呼‘遵彥何故棄我?’
楊愔回他一句‘世子敦敦教誨,言猶在耳,愔奉命行事而已。’
那可真就是為後世提供笑料了。
“世子有何教誨,但請直言。”
楊愔見高澄只打量他,卻不說話,一反常態,以為高澄有什麼難言之隱。
高澄聽見教誨二字,眼角不自覺地抽動一下,但也只是轉瞬即逝,他感慨道:
“遵彥出任地方州牧,而我又遠在洛陽,分隔兩地,難以相見,只是想再多看遵彥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