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的惱怒並非沒有緣由。

‘名師大將莫自勞,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的名號太響亮了,這讓初出茅廬的小高王有種趙括面對白起的既視感。

為了穩妥起見,才自作主張命人招侯景合兵。

也罷!羯奴不來就不來,哪怕我高子惠尚且不如趙括,但你陳慶之也不是白起!

高澄立即招來眾將往帥帳議事,掃過麾下一張張英武的面孔,小高王瞬間有了底氣:

先鋒大將高敖曹,陷陣殺敵,驍勇遠勝陳慶之。

更有堯雄智勇不遑多讓。

慕容紹宗為我主持中軍。

就連未來的北齊三柱石之一的段韶,都只能甘當陪襯。

陳慶之、斛斯椿、獨孤信,你們三個一起上吧,我高子惠何懼!

小高王狗仗人勢,心底自然安穩,暢想麾下大將同心禦敵後,高澄輕咳一聲,向眾人問策道:

“陳慶之由江陵出兵,領一、兩萬人北上,諸將以為我該如何應對?”

高敖曹輕蔑道:

“河南無名將,遂使豎子成名,敖曹願領本部為大都督破之。”

一番話雖然沒什麼營養,但是忠勇可嘉,高澄聞言讚許了一番。

他能明白這些大將對陳慶之的不服氣。

趁著北魏大軍前往河北、青州分別平定葛榮、邢杲的時機,一路長驅直入,佔據都城洛陽,成就不朽功名。

這樣的機遇,怎麼不讓他們眼紅。

渡江三千里,一路順通無阻,無遺鏃之費,只在滎陽城下死傷五百餘人,氣得梁軍將士三百人向元灝請求誅殺滎陽守將楊昱。

在元灝的勸說下,梁軍只將楊昱麾下將校三十七人盡數處死,剖心而食,反倒放過了楊昱。

至於攻破滎陽後,大破元天穆三十萬大軍,這個數字聽聽就好,就像北伐途中丘大千的七萬大軍一樣。

但肯定是與元天穆戰過一場,並且大勝,否則元子攸、爾朱世隆等人不至於倉惶出逃,投奔爾朱榮。

高澄認為陳慶之最值得欽佩的是他敢於以七千人渡江北上,孤軍深入的勇氣。

“陳慶之,當世名將,高將軍莫要輕視。”

讚許高敖曹的忠勇之餘,高澄還是勸說了一句。

高敖曹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慕容紹宗此時站出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