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陳元康(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人大將高敖曹如今意氣風發。
韓陵之戰,他領騎兵攔腰截斷爾朱兆的軍隊,立下大功,高歡入洛陽後,論功行賞,封武城縣侯,得開府之權。
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回河北給父親起一座大墳,然後在墳前耀武揚威。
自小父親高翼便偏愛二哥高慎,又指責他和高乾行事不知忌憚,擔心死後沒人能為自己添土。
瞧好了吧,我不止要為你添土,還要給你起座大墳,讓你瞧瞧我的本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份好心情一直保持到高澄登門拜訪。
“三叔祖,澄年幼,在士人之中沒有聲望,好不容易請了孫彥舉輔佐,卻被父王招去,父王欲留我在洛陽輔政,可憐我才十二歲,我輔佐天子,誰又來輔佐我呀。”
高澄訴苦道。
高敖曹聽見那句三叔祖就知道事情不妙,相處一年多,這位小高王是個什麼性子,他多少有些瞭解。
小高王嘛,可不就是小高歡,當初剛入信都,高歡一口一個叔父,穩定根基後,就成了高都督。
“世子就直說吧,需要敖曹做些什麼。”
“聽說三叔祖幕中有位文士,名叫陳元康,據說有些能耐,還請三叔祖忍痛割愛。”
“是季式說的?”
高敖曹確實在高季式面前提過一嘴,說陳元康處事得力。
高澄連忙搖頭道:
“可不幹季式的事,我在洛陽訪賢,有人向我推薦了他,說是當初在李老尚書幕下頗受重用,如今政事繁多,我實在沒了辦法,才來向三叔祖求助。”
高敖曹很為難,他出身豪族,卻不好讀書,對於尺牘之事,向來厭惡。
新招來的陳元康處理事務井井有條,從未出錯,甚合他的心意。
就這麼交出去,當真捨不得。
見高敖曹凝眉不語,高澄繼續勸說道:
“河北一戰,三叔祖威震天下,士人多有傾慕,再尋一文士又有什麼難的,澄留守洛陽,身邊多缺人手,季式與我友善,也請三叔祖能讓季式常伴我左右。”
高澄這是摸準了高敖曹順毛驢的脾氣,先用恭維話哄著,再給他心尖尖高季式一份前程,高敖曹就吃這兩招。
果然,高敖曹當即答應下來,命人去請陳元康。
高敖曹性格粗豪,但不傻,高季式與高澄為伴,將來必會受到重用。
對於一位能夠拿自己性命,給弟弟換刺史官位的人來說,又怎麼會吝惜一介文士。
在高澄翹首以盼中,陳元康終於站到了他的面前。
陳元康二十六歲年紀,整整比高澄大了一輪還多,他相貌憨實,進門後舉止恭謹,雖然不知道高澄的身份,但還是先與之見禮。
高敖曹為陳元康介紹道:
“長猷,這位是渤海王世子,大王將以世子留守洛陽,他向我請求招你入幕,不知你是否願意?”
陳元康眉毛微揚,心中很是驚訝,但還是畢恭畢敬道:
“恩主對元康有知遇之恩,何去何從,但憑恩主吩咐。”
“既如此,你往後就在世子帳下聽用,需好生輔佐,莫要讓人看了我的笑話。”
“元康定然用心謹慎,不使武城侯聲名受損。”
陳元康改了稱呼,但還是誠心拜謝。
不止謝高敖曹的知遇之恩,更感謝他沒有阻礙自己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