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密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歡為天子人選煩心的時候,斛斯椿也尋機拜訪好戰友賀拔勝。
“天下事在於你我二人,當日我們棄爾朱,則爾朱亡,如今我等功高震主,難免會引起賀六渾忌憚,如今他剛入洛陽,立足未穩,我等圖謀他並不是難事。”
昏暗的密室中,斛斯椿慫恿道。
賀拔勝舉棋不定,要說沒有意動,肯定是假的。
當年投奔爾朱榮的六鎮豪傑,以他聲名最盛,無論是現在控制山東之地的高歡,還是割據關西的兄弟賀拔嶽,都只能陪襯他的驍勇。
爾朱氏敗亡,北方盡由六鎮之人主宰,他卻居於人下,心中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想法。
但賀拔勝吃過一次虧,爾朱榮身死,他歸附元子攸,滑臺戰敗,又投降爾朱仲遠,導致聲望盡毀。
這兩年他多有悔恨,若是當初選擇逃離洛陽,無論是投奔爾朱兆、或者效力爾朱仲遠、甚至追隨爾朱世隆諸兄弟,也許早就有了一塊自己的根基之地,再與眾人共誅爾朱,即使坐不得高歡的位子,裂土為王並非難事。
“賀六渾誅討爾朱,於國有大功,如果我們謀害他,這不是好事,這些日子,我與高王同寢,他與我緬懷在懷朔一同抗擊衛可孤的情誼,期間還經常提起你我襄助他的恩義,我們沒有必要擔心他加害。”
賀拔勝斟酌道。
他之所以又反爾朱,是因為爾朱氏眾人臨敵內鬥,敗象已露,如今寄人籬下,高歡又鋒芒正盛,無論如何也不肯再生事端。
沒有得到想要的答覆,斛斯椿怏怏不樂,回府之時,卻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候在自己府外。
見到來人的第一眼,斛斯椿立即想到對方身後之人,進而聯想到如今的天子之爭,神色瞬間轉晴。
斛斯椿將那人引入偏室,明知故問道:
“我聽聞平陽王隱為鄉農,思政不與大王同耕,怎麼有興致回洛陽尋我。”
來人正是平陽王元修府中門客王思政。
王思政出身太原王氏,是後漢司徒王允之後,初為北海王元顥的幕僚,深得信重,河陰之變後,元顥投奔蕭梁,王思政被元修招引為門客。
“爾朱氏亂政,大王不願與之合流,方才隱世,城陽公(斛斯椿爵位)剷除奸賊,肅清朝野,故而思政受平陽王之命,代大魏宗室向城陽郡公致謝。”
說罷,王思政俯身而拜道:
“這一拜,為大魏一百四十六年社稷。”
“王公快快請起。”
斛斯椿不敢受這一拜,他慨然道:
“昔日爾朱榮勢大,椿也曾委身事賊,卻不想爾朱兆竟敢行弒君惡舉,但凡大魏子民,無不痛惋,更何況我世受國恩,為國誅賊,義不容辭。”
王思政與斛斯椿相對而坐,這才說出自己的來意:
“爾朱氏將亡,又有高氏主政,安定王(元朗)出自旁支,自請遜位,天子由爾朱氏所立,不為高氏所喜,囚於廟宇,廢黜也不過旬日之間,當務之急是為國朝尋一明主,重振朝綱,興復魏室。城陽公是大魏忠良之後,不知心中可有人選?”
斛斯椿依舊裝糊塗道:
“我久在軍旅,不識宗室賢良,還請王公教我。”
王思政挺身昂揚道:
“局勢艱難,非有為之人不能擔重任,平陽王以博學多才聞名於世,舉賢尚不避親,更無須避主,我以為能救大魏者,唯有平陽王。”
斛斯椿沉默不語,他在等王思政代元修開出價碼。
果然,王思政許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