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分田(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澄審視著受徵召而來的博陵人崔季舒,內心道:這就是崔季舒?真有夠年輕的。
十七歲的崔季舒站在堂下,氣度不卑不亢。
他聽說過許多關於渤海王世子的傳言:十歲參與籌劃大事,十一歲治理滄州,十二歲主持信都朝政,處理河北大小民事。
對於這位年幼卻極具盛名的世子,崔季舒滿懷好奇。
因此,當出鎮滄州的渤海王之弟高琛與高澄一齊向他拋來橄欖枝,崔季舒並沒有猶豫。
高琛又如何比得過渤海王世子的分量。
高澄回想著早前做的準備,一連考校數個經史問題,崔季舒一一應答得體,偶有妙語,也讓高澄不由得為之喝彩。
“叔正,你在經史之外,可有別的喜好?”
高澄親切地稱呼崔季舒的表字問道。
崔季舒答道:
“僕平日裡喜好鑽研醫術,頗有所得。”
高澄正想告訴他:學醫救不了北魏。
但轉念一想,身邊多一個名醫,健康也多一份保障。
於是勉勵道:
“學醫好呀,叔正滿腹才學,將來得志時高居廟堂,治一國之政;失意時遠闢山野,救一地之民。不過醫術貴在精研,叔正還需持之以恆。”
當即命人蒐羅各類醫書,送至崔季舒府上。
又笑道:
“今後還需仰仗叔正輔佐,還望叔正莫要埋怨被我叨擾。”
“世子信重,季舒銘感五內,士為知己者死,季舒願為明公驅馳。”
崔季舒鄭重行禮道。
他一直是個很有眼色的人,否則將來也不會在毆帝三拳與廁所避難之間自由切換。
尤其是這一宣告公,聽得高澄身心舒暢。
高澄趕緊將他扶起,一臉喜意道:
“我得叔正,如魚得水。”
隨侍在旁的孫搴看著兩人把臂言歡,眼角不自覺地抽了抽,這句如魚得水很耳熟,若是沒有記錯的話,當日他面見高澄,一番考校之後,也得了這句誇讚。
再回頭想想,當日楊愔拜見時,高澄依舊是這句如魚得水。
孫搴暗自搖頭:終究是讀少了書,不過也算是不學有術。
高澄這個身份確實沒有正經讀過書,穿越之前,高歡一心忙事業,疏於管教,高澄周圍又都是鮮卑武人,也沒個學習環境。
穿越之後,更是一心輔佐高歡,哪有時間讀書進學。
高澄將崔季舒從叔父高琛手中搶來,總算出了口惡氣。
當日,他念及缺少人手,於是把目光放在高慎的妻兄,博陵人崔暹身上,不曾想卻被叔父截胡。
高歡將滄州刺史一職交予高琛,又擔心他初次任事,難免出現紕漏,於是徵召崔暹作為高琛幕僚,協助高琛處理滄州一應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