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一葉扁舟,舉一杯濁酒,經帆檣如雲之津渡,見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租一輛馬車,行一路風塵,過阡陌連綿之工坊,觀商賈如雲富貴繁華。

下得船來,回首遠眺,只見渺渺天際,船帆遲遲,如星如豆。

賈珠並著賈瓊,還有鴛鴦鸚哥坐於車內,聽風觀雨與車伕坐於前室。

掀開馬車車窗的紗簾,看著繁華的街道,各處皆有的工坊。

揚州位於京杭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丘陵地帶極少,基本上都是廣闊的平原,雨量充足,適宜農作物的生長。

從漢初漢章帝時期的馬琳開始,歷代廣陵地區(即今揚州)的地方官多重視興修水利,揚州的天然地理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所以水稻田等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不僅是水稻種植,麥稻禾、魚蝦蟹豐饒,桑麻茶竹種植也是充足。

相應的魚加工業、紡織業、製茶葉、編織業、製藥業等下游產業在當時國內也位於領先水平。

在農業發達的基礎上,揚州商業迅猛發展,經濟繁榮,人物薈萃。

甚至有人稱揚州:“俗尚商賈,不事農業。”

此原由皆是因揚州鹽業而起,揚州有豐饒的海鹽資源,揚州百姓多以煮鹽為業,鹽業發達。

《史記·吳王濞列傳》有記載:“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力富饒。”

一路行來,看著寬闊道路兩旁的工坊,規模大,品種多,軍器、木器、漆器、玉器、銅器、造紙、印刷、製茶應有盡有。

不由停下馬車,看著路邊店鋪的商品,俱是精品,比神京與金陵售賣的還要好上不少。

無怪乎揚州的產品能蜚聲海外。

賈珠賈瓊下得車來,一路走走看看,聽風相隨,觀雨駕車。

看的東西有點多了,賈瓊也有些不好意思,便在一店鋪內購買了兩隻銅器,乃是女子最愛的揚州手持青銅鏡。

兩人回到馬車上,賈瓊看了看鴛鴦與鸚哥,便伸手將銅鏡遞了過去,又對著兩人努努嘴說道:

“你們跟了我將近兩年,也沒送過你們什麼像樣的東西。方才在店鋪內見這鏡子精緻雅觀,便給你兩一人買了一個。”

兩人見賈瓊遞來銅鏡,面上俱浮現了些紅暈,兩人這兩年俱讀了些書,有時沈宜修也會教授兩人些詩詞。

也知曉些鏡子的含義,明白賈瓊是將兩人當作貼身丫鬟在看。

不由有些羞澀的從賈瓊手上接過銅鏡,同時向賈瓊道:“婢子謝謝爺。”

鴛鴦看了看手中的銅鏡,眉頭輕輕皺起,隨即又對著賈瓊說道:“爺,你給我們送禮物,婢子受了。然爺離家兩載,長久未見太太與小姐。我們是不是在回神京前,備些禮物帶回去。”

聽著鴛鴦所言,鸚哥也是反應了過來,不由看向賈瓊點了點頭。雖然慢了一拍,但隨即附和道:

“爺,鴛鴦姐姐說的是呢,我們需要在回京前準備些禮物,不光太太與小姐,還有公子的故舊親朋,是否也需要準備些。”

賈瓊聽著鴛鴦與鸚哥的話語,心中也是幾分開心。不愧是後來的金鴛鴦俏紫鵑,盡皆聰慧靈敏,做事周全。遂淺笑了下,對著兩人擺擺手說道:

“不急,方才珠大哥與我說,我們可能要在揚州待上幾天,到時候再採買些帶回去吧。”

聽著主僕三人的閒聊,賈珠尷尬的探身看著窗外,心中不由感慨,為什麼自己出京前就沒帶兩個丫鬟,帶著兩小廝來了。

當時為了與賈瓊閒聊,便只租了一個大馬車,現在倒有些後悔了。

不過想到聽風和觀雨,也跟著自己在金陵待了兩年多,也只得無語的笑了笑,準備明日再予他們些銀錢,讓他們獨自高樂去。

賈瓊看著賈珠有些尷尬的模樣,不由笑了笑,與賈珠攀談了起來。

“珠大哥,林姑父在揚州這等富裕繁華之所,又是巡鹽御史,想來是頗得皇上看中吧。”

正看著窗外的賈珠,聽賈瓊如此說,不由放下紗簾,回身向內,上下打量了下賈瓊,又仔細思量了一會,遂認真說道:

“瓊弟,你尚未接觸這官場政事,且年齡幼小,不懂這些也屬正常。

我本也不知,還是出京前的一些時日,敬伯與我講了一些道理,我才算明瞭。

姑父這巡鹽御史確有陛下之看重,然亦有我寧榮二府的角力。

若無其他資源的交換,再無聖人垂憐,姑父又如何會坐穩這巡鹽御史。

此乃肥缺,欲坐此位置者,猶如過江之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