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晚膳回去的路上,姜妤聽道與那兌換銀票的狀元叫裴妄。

回到寢室,姜妤往床上一躺。“快休息快休息。”

黃明華跟著往床榻上一倒:“這麼緊迫,真是一刻都不讓人休息。”

“你想做什麼官啊?朝中女官不容易。現在很少有女子想要考功名。”

黃明華聽到這個話題頓時興奮起來,一個機靈翻身坐起深情注視姜妤道:“你是問我的初級目標還是終極目標啊?”

“呦,分的這麼細緻啊。”

“當然嘍,初級目標嘛,就是要當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從基層做起也行,哪怕苦點累點也沒什麼。”

黃明華說這些的時候彷彿眼裡放光:“終極目標嘛,就是當一個比我爹還要大的官。”

姜妤驚歎:“有志氣啊,比你爹官職還大的官可沒有多少。”

“嘿嘿。”黃明華笑笑:“誰讓我爹老說我沒用的,他以後的侯位要繼承給我哥,我偏要自己考取功名證明我比我哥強!”

“好,祝你成功。”

“那是。”

酋時一刻,眾人到廣場上聚集起來。

夏季的天色,太陽落山晚。

到現在還天光大亮,卻不會讓人感到熱的煩躁。

廣場中間有一座大大的石碑。據說是淵源流傳下來的,上面刻著“心懷天下,品學立世。”

這是每個博雅學院出去的學子都要銘記於心的。

待所有人站好,先生終於露面了。眾人都看著這個傳說中的老者。

雖說上了年紀卻走路說話一點都不磕絆,“各位從各個城池的層層選拔中出來非常不容易,一直到今天。首先我要對各位發出道賀的聲音。十載寒窗業己成,遠攜書劍入蓬瀛。一枝丹桂鰲頭折,萬里青雲足下生。覽前賢思己任鐵杵磨針只求前程似錦;念親情感師恩懸樑刺股但願無愧我心。這是我對你們的要求和祝願。”

所有人悉心聽著先生的話語。

“相比各位京城的學子最近也聽到了淮州水患和汝寧乾旱的問題,而淮州和汝寧考來的人也都設身處地的體會過百姓的水生火熱。各位都是有才學的人,現在大家不妨與我探討一下,對於此事各位的看法。”

下面的人群開始嘰嘰喳喳的探討起來。

“安靜!”管教大聲道。

先生道:“大家不必商討,有什麼想法直接說與我聽便好。”

“先生,我有一言。”

眾人回頭看去,原來是那個對校服過敏的蕭成儒。

“說。”

“先輩們基本採用的都是“疏通為主,圍堵為輔”的策略,比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所採用的方法,就是沿著低窪的地勢,動用大量人力開挖河道,讓河流沿著既定水道順勢進入大海。此計可以用在淮州水患上。”

先生聽了點點頭:“很好,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懂得取先輩的經驗運用到這裡,剩下的人呢?還有什麼別的想法嗎?”

“先生。”人群中又有人舉手。

“說。”

“據我瞭解,淮州之前的發展較快,百姓人數每年遞增。缺口就在淮州的江河。連年下雨導致沿岸百姓水生火熱,我們可以採用圍堵的方法增高水岸。修築起堅固的堤壩,使江河能容納更多的雨水。這樣能極大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穩定生活。”

“不不不。”人群中立馬跳出來人反駁:“如果按照以前的堤壩形式進行修築,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進入汛期後又將重蹈覆轍,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