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公府

王立冬出海東院時已近黃昏,到家後被齊母絮叨了好一陣子,說好二十天,一下逾期了十來天。

等了片刻,見娘子的火力有所衰弱後,齊父上前拉兒子坐下,關心道,“這次怎麼花了那麼多天,打的不順利?”

“仗打的很順利,就是後面收稅的時候,遇上了些反抗的,我就多待了幾天....”王立冬簡略的把這次倭國之行講述了一遍,等兩口子聽到這次倭國之行的收穫時,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十一萬萬貫.....大宋朝廷一年的收入也就八千多萬貫...

兩口子喝了兩杯茶,磕了幾粒奶糖,緩了一陣子,才平復了心情,齊父捋了捋鬍鬚道,“沒想到這麼小的一個島國,竟然藏了那麼多金銀。我大宋疆域如此遼闊,可一年的產銀也就二十幾萬兩,黃金就更加可憐,也就上萬兩。”

王立冬澹澹道,“我回來的時候,順手佔了幾個金銀礦。白銀一年能產七八百萬兩,黃金就少點,有十五六萬兩。”

兩口子都忍不住翻翻白眼。

要不是自己親兒子,必定會噴上兩句!

裝逼要被雷噼的!

單單幾個礦,一年收穫就是整個大宋的好幾十倍.....

齊父有些感慨,千年來中原王朝總以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根本瞧不起周邊的國家,稱之為化外蠻夷,認為這些小國都是煙瘴荒漠之地,沒料到屁點大的小國,金銀如此之多......真是坐井觀天了!

王立冬讓富貴擺上準備好的禮物,“倭國就是幾個小島子,多山多河,沒什麼好東西。”

齊母隨手開啟一個木匣,全是蠶豆大的珍珠,滿滿當當估計有上百顆。拿起一粒,手感舒適細膩,圓潤光滑,色澤自然亮麗,“衡兒,這珠子看上去比我們這的要更加亮澤些。”

王立冬道,“這些都是海珍珠,往常母親戴的全是澹水珍珠,光澤是有些不一樣。聽說海珍珠做的珍珠粉,美白效果比澹水的更加好些。”

齊母眼神一亮,忙道,“真比澹水效果好?”

王立冬道,“母親可以試用一段時間,要是效果好的話,以後就用海珍珠了。我明天就讓商社送幾鬥小點的海珍珠回來。”

平寧郡主高興道,“衡兒有心了。”

“父親開啟看看。”王立冬遞上一個金絲檀木長木匣,齊父接過小心開啟,匣子內躺著一副畫軸,拿到書桌前,把書桌清理乾淨,慢慢開啟,“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齊父驚撥出聲,“王右軍的喪亂帖?”忙彎下腰,湊近字帖,一個字一個字仔細觀摩。該帖是平時來往的書信,有信筆而書的特點,所以該帖的筆法比之其他更加率意、天然,突出了筆法的精深造詣。

帖中筆畫有方有圓,有粗有細,或溫潤、含蓄,或厚重、老練,或輕靈、秀氣。細看任何一筆,均妥帖得宜,無論運筆如何多變,無一敗筆,如第四列的“當“字就多有轉折,但筆法不亂....“好!好字!衡兒,這是在倭國皇宮裡找到的?”

王立冬點頭,“在倭國國王的書房翻到的。”原本他打算把倭國的三件國寶天叢雲劍、八遲鏡、八尺瓊勾當禮物,可後冷泉的三個老婆和幾個重臣直言,從來沒聽說過倭國有什麼三神器。

搞半天,三神器全是小本子瞎忽悠出來的,怪不得從來沒有公開展示過實物。

齊父好奇道,“這幅字是誰帶到倭國的?”

王立冬道,“傳聞說是鑑真和尚東渡的時候捎帶過去的,不過根據倭國皇室的記錄,是唐時,倭國的‘遣唐使’帶到倭國的。”

齊父小心收起‘喪亂帖’,“衡兒,高麗和倭國都拿下了,下一個目標,你想好了沒有?”

王立冬拿起茶杯喝了兩口,“目前暫定安南!”

齊父走到書架邊,牆上掛著一副大宋和周邊國家的地圖,看了看安南的位置,用手粗略量了量,皺眉道,“遠了點。這一來一回就要大半個月。而且瘴氣遍佈,一不小心就會的瘧疾痢疾....”

王立冬看了眼老爹,詢問,“那父親覺得下一個目標該定哪國?”

齊父手掌拍了拍高麗半島,“把高麗全部拿下,再招些火槍軍,等時機成熟從高麗發兵,契丹也就一千萬左右人口,滿打滿算最多湊出百萬軍士....我覺得七八萬火槍兵足夠拿下了契丹了。”

王立冬提醒道,“契丹也就比倭國多了四百萬左右。可父親別忘了,他們計程車兵可都是騎兵,機動能力和倭國高麗士兵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遼國面積那麼大,我們火器是犀利,可也得追上敵人才能開槍....”

齊父道,“那就讓火槍兵練習騎馬,也不用像契丹人那樣熟練.....”